完后,张岱总结是失传是有原因的。
他爷爷杜审言是初唐文坛大佬,尤其对于律诗的格律定体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而这也给杜甫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律诗的创作贯穿杜甫一生,在其诗作中占了极大的比例。
少年杜甫已经有工于格律的特征,但是工而不巧,几篇诗作唱诵下来,工整的扎人耳膜,全是生硬的技巧,欠缺富丽的才情,与其生涯后期那些感人至深的经典名篇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杜甫也瞧出张岱对其得意诗作有些不以为然的态度,心中便有几分不爽。
他如今年少气盛、欠于城府,心里有情绪很容易便浮于表面,于是便说道:“前闻六郎《金缕衣》与杂体《茶》,虽情趣盎然,但却稍欠体格。燕公家传,必然技不只此,未知六郎近来可有习作可为品鉴?”
张岱不知道别的穿越者面对诗圣斗试的邀约感想如何,但他现在就觉得这精神小伙儿有点狂。不过年少轻狂也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通病,尤其这酒蒙子眼下还宿醉未醒,于是便摆摆手表示自己近来并无习作。
“六郎如此推辞,恐怕不是待客之道。又或因我二徒年少名微,不值得六郎稍微敷衍?”
一旁杜甫的表侄郑遵意见他表叔被轻视,心里也有几分不爽,当即便瞪眼问了一句,杜甫听到这话后便也有点冷脸。
张岱见状后便在心里感叹可惜现在遇见不是最好的你,那就让我帮你成长一下吧。
于是他便微笑道:“近来家事繁多,实在是无暇弄艺。倒是日前听亲长扈从封禅归述见闻,心甚向往,提笔试拟五言古体一篇,便请几位略加斧正。”
“妙极妙极,今日登门可闻六郎新作,不虚此行!”
王翰对张岱才情非常欣赏,闻言后兴趣大生,当即便向前倾身以待。
杜甫叔侄这会儿也都竖起了耳朵认真倾听,如果对方诗作好,那自然要夸赞,可要只是马马虎虎的平庸之作,那也不必顾忌对方宰相之孙的身份,直笑无妨。
在这几人的期待眼神中,张岱便在堂中直接吟咏起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一首《望岳》吟咏完毕,堂中鸦雀无声,王翰对此诗作一再咂摸,而杜甫听完后却生出一股怅然若失之感,只觉得冥冥中似乎有什么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突然丢失了一般。
“当真好诗作!六郎虽未身至,但却仿佛神往,诗情激荡、令人钦佩!”
片刻后,王翰率先鼓掌起来,毫不掩饰对此诗作的喜爱与推崇。
张岱自知这是什么情况,闻言后只是连连摆手表示受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