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就会自己去找吃的。
开荒是最基本的操作,那边山多,于是山上的树木遭了殃,几乎被砍伐殆尽。
本想着田多了,粮食能多收个三五斗,怎奈天公不作美,除了涝就是旱。
加上没有了树木保持水土,一旦大雨,涝的比以前更厉害了!
加上农民也得吃饭,玉米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被饿急眼的农民偷偷掰了……
种过田的都知道,无论是玉米、小麦还是大米,叶子可以再生,但果实不会。
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经过国际协商,部分国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但对于庞大的人口来说,粮食杯水车薪。
所以那十年间出了不少“燕子”,也就是流浪儿童。
他们有的是被遗弃的,有的是家里人已经死绝。
尽管当局想把燕子收容进育儿院、爱育园等保育设施,但因为这些设施环境恶劣,管理过于严格,很多孩子都不想去。这十年有多难呢,北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儿童比南边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矮了17厘米!
通过这项数据,可见一斑。
好在我们这边经过及时调整,时间不会那么久,平均身高下降的并不明显。
话说回来,其实没表态其实也是一种表态。
菜不行,饭也不行,但由于黄瑞丰不吭声,其他人也就不方便多说什么。
唐植桐拿着馒头细细打量,馒头的颜色不对,不是纯白,又黄又黑的表面夹杂了一些颗粒状的白。
黑色的看上去是麸皮,黄色的应该是玉米面。
等馒头吃到嘴里,唐植桐就决定明儿还是吃那水不拉几的米饭吧,起码里面全是米。
黄色的是玉米面不假,但是带着玉米芯一块粉碎的,那些颗粒状的白是玉米芯。
口感一言难尽,但都是自己选的,含着泪也得吃完。
唐植桐就着汤,一口一口全塞下了肚,来到困难年代,多少也得体验一把,省的等老了以后,一帮老头子吹起牛来,自己都不知道饭的味道,那就说不过去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等调查组吃完,食堂工作人员前来收拾餐具。
饭已经都没了,菜盘子里还有些汤汤水水的,食堂工作人员当着众人的面,直接端起来干掉了。
干掉后,才发觉有不妥,讪笑道:“倒了浪费,进了肚子保险。”
无论是从言辞还是表情上,都让人看不出任何虚假、伪装的痕迹。
“辛苦了,谢谢。”黄瑞丰看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