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是明显的双蒸饭,而且是水敞开了放的那种。
“吃饭吧。”对于组员的牢骚,黄瑞丰跟没听见似的,先动了筷子。
唐植桐同样没说话,刚才食堂的工作人员端上饭来的时候,他不仅注意到了工作人员的身形,还留意到了工作人员的小动作。
由于个人口味的关系,唐植桐交粮票的时候格外嘱咐了大师傅,给自己上馒头。
工作人员手端着盛馒头的小竹筐,大拇指贴着馒头的外表面,放的时候,拇指上沾了点馒头皮。
待工作人员放下小竹筐,转过身后,手就抬了起来。
唐植桐从后面看,很明显是把手放在了嘴边。
很难让人相信这种行为不是故意的,但看那削瘦的背影、干枯的手指,又怎么去苛责呢?
食堂的工作人员都这样了,外面会是什么样?
这让唐植桐不禁想到了靠近安东的某个国家。
北面的巨人在我们建国那一年,搞了个“经互会”,在三四十年间逐渐壮大,东边的邻国也加入了。
经互会内部有明确的分工,谁谁负责种植粮食,谁谁生产工业品,然后大家内部互通有无。
这种方法不能说不好,但得依靠强有力的执行。
东边那个国家在建国之初,既吃到了我们的援助,也吃到了经互会的红利,被分配负责生产工业品。
北面大哥的各种矿产、石油源源不断的运了过去。
得益于工业品的高价值和廉价的能源供应,东边这个国家是一年一个大台阶,小日子过的简直不要太滋润。
但好景不长,北面的巨人突然宣布放弃抵抗,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经互会名存实亡,没过两年更是直接解散。
没了大哥的支援,东边失去了能源和化肥的来源,粮食产量一落千丈。
粮食减产,最遭殃的是百姓,于是开始了十年的行军,苦难的那种。
工业受到了很大波及,没了石油,一些以汽油、柴油为动力的机械就成了摆设。
但日子总要过下去,很多设备基于现有条件进行了魔改,卡车就是其中一项,从烧柴油改成了烧木柴。
好家伙,浓烟pm2.5爆表,坐在后面车斗的敞篷里,若有实质的砸在脸上。
除了工业基础回到解放前,粮食也没好到哪里去。
起初工人每天有600克的定量,后来减少到300克,最后直接又减少到150克,但就这150克也不是每天都能发放到位。
农村更惨,但人的生存欲望是很强烈的,没有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