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上个三五年,也无妨,同样是大功一件,他的那些承诺同样算数。
一定要牢记中都城的事,要引以为戒……
和那些散朝的官员所猜测的不同,朱元璋这一次把这些人留下,倒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需要吩咐和商议。
反而是一些零碎事。
比如,确定都在北面的什么地方,建立通商互市的集市。
又该派遣哪些官员去进行管理,任何收税之类。
再比如,提前为治理黄河做准备,以及移民的事。
还有税收改制,各处转运司的建立,和绩效考核的事。
这些事很琐碎,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同时又无比重要。
属于必须要做的。
他想要大明变得大不一样,那么这些制度上的改变,是必须要进行的。
而且,制度的变动,各种事情的推进,也并不是嘴皮一碰,就可以不用理会的。
想要事情落实了,需要付出诸多的心血和努力。
需要多盯着点,发现困难,解决困难。
就这还很有可能会有不少地方,有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闹幺蛾子。
做事,难的从来不是制定计划,而是如何把计划落实下去。
朱元璋深知这些,所以对这些事抓的很紧。
隔三岔五的就进行一些询问,督促人办事,了解最新进度。
免得不少人松懈了,觉得自己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不认真办事。
这些人也都知道皇帝是个什么性格,知道皇帝对这些抓的紧,所以也都在用心做事。
倒是没有出什么岔子。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也都应对得当。
可以说,整个大明一应官府的工作效率,以及廉洁程度,整体上而言,是以为朱元璋为中心,朝远处而去,呈递减趋势的。
“巢湖水师那里闲着也是闲着,这次就让他们,往北面运输些东西吧。
反正几年前他们就干过这事,比较熟练。”
朱元璋望着几人说道。
胡惟庸心中微微一动,刚想要说些什么,李善长声音却先一步的响起。
“臣觉得上位这个考量很可以,让巢湖水师在这件事情里出点力,也是不错的。
从海上往北方运东西,的确是他们最为熟悉。”
胡惟庸闻言,心里面大骂几声李善长这个老狗不得好死之后,也在这件事上表了态。
表示同意皇帝的这个提议。
心里却也明悟,皇帝把自己这些人留下来说了这么多,只怕这看似强飘飘的话,才是此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