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尚书薛祥。
自然不是因为薛祥这个工部尚书也无了。
而是在得到了皇帝要修黄河的话,且一次性就给先批了五十万贯的钱后,薛祥在京师坐不住了。
直接向朱元璋上了奏疏,请求亲自前往中原,沿黄河沿线,去实地考察去了。
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接下来治理黄河,不多一文冤枉钱,多出半分冤枉力。
务必把黄河彻底束缚住,让今后的百姓,再不受黄河水患之苦。
面对这样言辞恳切,极其务实,由立志高远的请求,朱元璋又哪里会拒绝?
当即便同意了薛祥所请。
并且还专门让人把薛祥喊来,亲自进行勉励。
言说治理黄河之事,就尽数托付给薛祥了。
并说,治理黄河功在千秋,利也在千秋。
薛祥要是真能主导着,把黄河给治理好,他就在之前被杜充挖开黄河的地方建庙,为薛祥塑身,立于庙中。
永享香火祭祀,勒石记功,让他治理黄河之事永远流传下去。
本来薛祥就有志治理黄河,得知皇帝决心十年内,彻底把黄河治理好,就已经非常感激了。
而今得知了皇帝的这个承诺,一张脸都瞬间变红了。
当即便决定,哪怕死,也必须要克服一切困难,把黄河给治理好!
勒石记功,建庙塑像永享香火啊!
这是何等大的荣耀!
可比青史之上,留下简单的名字,要荣耀的太多太多了。
秦朝修都江堰的李冰父子,还有那一直存在的二王庙,就是最好的榜样!
朱元璋此时依旧非常清晰的记得,薛祥闻听自己给出这个许诺之后,那惊喜激动的模样。
也记得薛祥的发誓赌咒。
说出这话前,朱元璋就知道这个条件对于有志治理黄河的人,有着极大的诱惑。
是最好的奖励。
看到了薛祥的反应后,朱元璋才知道自己错了,严重低估这奖励对人的激励有多强。
看着那发誓赌咒,说绝对不会辜负皇恩,哪怕是也得死在黄河治理好之后,且必然能在十年之内,把黄河治理好的薛祥。
同样也想要把黄河治理好的朱元璋,都禁不住开始劝薛祥了。
让他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不用把自己逼的那样紧。
十年只是一个目标,不用真的被这个目标给限定死。
宁可慢点,也必须要把事情给做扎实了。
不能为了敢进度,就忽略质量。
只要能把黄河彻底治理好,就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