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要的是态度,明白?
乾不像龙,典型的谐音梗,说相声要用的话得扣钱。
赵安用的话,得加钱。
也是气的。
既然东台县不把他这个从九品学录当官看,那只能给他们一点来自域外天魔的小小震撼。
也该你东台县倒霉,出啥题不行,非得出个乾不像龙的谐音梗呢!
咱大清朝最重视的是什么?
文治啊!
如何文治?
不准乱说话呗。
都不准说话,自然文治昌盛,一派繁荣。
文狱之下,儒生如奴。
自顺治年间有个倒霉蛋在文章里写了一句“将明之才”被清廷直接斩首后,文狱就贯穿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且在乾隆朝达到高峰。
去年有个湖南多年科举都没及第的老秀才被判了斩立决,原因是老秀才平日靠给人代写词状为生,因此见了不少不平事,于是将经手的案件拼凑写成一部《笃国策》。
写成之后,立即上京城投献,以待取悦龙颜,换得一官半职风光风光,不想老秀才在书中表达了对大清捐官制度的不满,认为朝廷允许钱捐官是祸国殃民的蠢事,结果惹得将捐官生意发扬光大的乾隆老太爷不高兴,一个妄议朝政就把老秀才全家消消乐了。
高压之下,读书人为免祸只能将涉嫌影射清朝的字眼改成其他字代替,或者干脆空起来,结果搞得文理不通,雅韵全无。后来更是连胡、虏、夷、狄等也成了避讳字,书籍中往往空格不刻。
搞的乾隆看文章时也常常摸不着头脑,于是特意下旨让出书刊书的不必再空格搞避讳,然而真的刻出来后,老太爷又不高兴了,各地文案立时频发,一串一串的举族消消乐。
湖南老秀才只因批评捐官制度就被满门抄斩,你东台县倒好,竟敢直接说乾隆爷不像条龙,嘿,自个掂量后果吧。
往大了说,你东台县倒霉,上面的府教授、省学政都得跟着栽大跟头!
弄不好抚台大人的顶戴也得跟着被摘。
往小了说,却是好说的。
毕竟在场人员拢共五个人。
赵安一个,知县一个、教谕一个、训导一个,外加一个师爷。
事情很大啊,乾不像龙就罢了,你这还乾妖(爻)不像龙。
怎么办?
你们自个商量吧。
别说我赵学录天杀星下凡不给你们一点机会,该通融的可以通融,就看你们会不会研究了。
这会的赵安稳坐钓鱼台,独自在县令大人书房中慢悠悠的品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