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那恐怕真的会被人戳脊梁骨。
在他之前,都督李胤昌可以说是德高望重的老帅。他在北庭已经干了不少年头了,只是因为和内阁一直没有谈拢,所以一直没有入阁。
进入近现代后,朝廷倒也没有对镇将进行定期平调的习惯,而是会让他们一直干到升迁——也即,一般不会让几个北庭、西域、阳州几个都督互相平调,而是升官的时候才更换一次。
这种平调这在古代是很有必要的,定期调动镇将的所处的部队,可以防止将领变成军阀,防止他们在军镇中扎根太久。
但在任何人都可以打电话、发电报、听广播、看电视、坐飞机的现代,无论信息流通还是人身的移动都极其便利。朝廷没有必要通过这种方法来约束镇将,因为朝廷可以轻易地知道北庭发生的每一件事。每名官兵都可以随时给家里打电话。
科技的进步将距离感消弭了,一起被消弭的还有边关的孤立。去边关当差和几百年前那种“戍守边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虽然确实是相当艰苦,但冬天冷了有暖气,饿了有管沟的牛羊肉,想家了就打电话,探亲的时候坐飞机回去。这让边关已经不是什么令人闻之色变的活地狱了。
被消弭的不只是心理上的独立性,还有军事上的。在工业时代的如今,边关根本就不可能自己生产自己所需的军需。运往北庭的战车都是在北直隶生产之后,用火车拉过去的。而他们平时吃的罐头之类,则是在南直隶生产之后同样用火车拉过去。
北庭的兵器厂,自己一般只负责日常的维护的保养,甚至连子弹都不会自己生产。因为从辽东生产子弹要比从边关生产子弹更方便。
这种时候,出任大都督的将领们不可能因为身在边关许多年就发动叛乱,因为酝酿叛乱需要一个困境、封闭感,和一大堆不可言说的野心。如今的边关根本就不具有这些东西。与其担心边关,倒不如担心有人用直升机空降大皇宫带着一群法外练气士来找朱先烯单挑。
袁都督这次出门,是做好了扎根北庭10年以上的准备的。他准备60岁的时候再回来,然后看自己能不能在70岁以前混一届内阁再退休。如果这些年他只能远程办公,那就毫无意义了。
“嗯”商洛想了想,“李都督要是不想去月宫,倒也不是不行。默工,也可以在地球上做——我记得徐福那里有个有趣的东西。要不李都督你先回去交代下后事,我们明天再碰面。行或者不行,我明天给你个准信。如果行的话,我大概可以让你在保持大部分能力的情况下,以接近人身的形态去当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