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程序设计式宇宙!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时空极限?错错错!
在后世,关于宇宙的起源,有一个非学术性的,但令人不寒而栗的理论。
那就是“程序设计式宇宙”。
什么意思呢?
该理论认为,我们生活的宇宙,其实是神级文明中的程序员设计出来的。
所谓的物理规律只是人家编制好的程序规则而已。
比如,光速为什么不能无限大?
理由是防止系统计算溢出,光速达不到的地方其实都加载不出来。
就好像人类玩一款叫《饥饿》的游戏,画面中的黑色区域你只有走到那里才会显现内容。
光速定值的设计就是为了节约系统资源。
可以说,这个解释非常有逻辑,因此才显得匪夷所思。
此外,程序设计式宇宙最核心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时空帧率”。
我们应该知道,电脑显示屏上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参数。
一个是像素的大小,另一个则是动画的帧率。
像素是组成画面的最小单元,它越小,画面越精细,游戏中的人物看起来就越“真”。
而帧率是指动画播放的流畅度,它越快,画面看起来就越连续,没有那种照片堆迭的感觉。
因此,要想玩一款好的游戏,首先电脑硬件要性能优秀。
不然的话,游戏运行起来,人物环境一眼假,毫无美感。
程序设计式宇宙的支持者们认为,我们的宇宙时空存在类似电脑显示精度的参数。
那就是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
在支持者们看来,普朗克长度是宇宙空间的最小像素,而普朗克时间就是宇宙时间的帧率。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因为这两个参数的值实在太小了。
普朗克长度的值是1.6x10^-35m,普朗克时间的值是5.4x10^-44s。
这两个数字已经小到超越了人类的感知。
以普朗克长度为例。
原子的直径只有1x10^-10m左右。
但是相比于普朗克长度,原子都堪称是“超星系级”的庞然大物。
所以,如果普朗克长度是像素,它可以组成宇宙中的一切图像。
因此,大家自然很容易地就联想到,宇宙的形成或许就和程序设计类似。
我们的宇宙本身是电脑硬件,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就是这个硬件的性能数值。
而光速、相对论、量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