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并不是巧合,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假设。”
“根据波动力学,我们如果把干涉和衍射的概念和原子尺寸联系在一起,就会得出一个全新的解释。”
“原子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微粒,它只是原子核捕获电子波后,所发生的干涉和衍射迭加后的幻象!”
“使用波动力学,我们就可以解释原子的存在本质!”
轰!
满座皆惊!
所有人都被薛定谔的大胆想法震惊的目瞪口呆!
这也太天马行空了!
“哦,上帝啊!”
“布鲁斯教授调教出来的人,都这么匪夷所思吗?”
“这种想法也太骇人听闻了!”
在著名的泊松实验中,光经过圆盘衍射后,会形成光晕区,其实就是衍射区。
薛定谔的意思就是,原子就类似光衍射后产生的光晕。
所以,它并不是真实存在,而只是波的外在表现。
这种观点,完全颠覆了现有原子论的一切内容。
细思极恐!
李奇维闻言,内心触动。
薛定谔的思想太超前了。
在后世的前沿物理研究中,确实没有原子的概念。
原子只是原子核和电子形成的系统而已。
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球,有着明确的边界范围。
不仅是原子,哪怕是电子本身,也没有人类想象中的形状。
虽然现在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但是关于原子的本质,物理学界还没有定论。
薛定谔的观点,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爱因斯坦和卢瑟福是场上的原子学大佬。
前者擅长理论,后者擅长实验。
他们都对薛定谔的分析无比震惊。
因为现有的很多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原子在某些情况下,它确实就是个球。
有质量,有动量。
统计力学中,可以把原子当成单个的球处理;
原子实验中,可以使用各种粒子和射线轰击原子。
这些都证明了,原子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只不过现有理论无法描述这种存在的形式是什么样。
或许原子外面有着一层薄膜,又或者原子本身是由更精密的物质组成。
而薛定谔的电子波衍射幻象,直接打破了这种结论。
“原子不存在了!”
这简直让卢瑟福觉得天塌了!
虽然这仅仅只是一个猜想,但是却深深震撼了所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