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高端的会议上,薛定谔总不能直接说,他的波动方程是靠灵感硬凑出来的。
所以,他必须想出一个理论范式。
就和之前布鲁斯教授从太极图中找到灵感一样。
而光学和力学的对比,就是很好的思维过程。
历史上,不少物理学家都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但是,薛定谔的理论显然不会这么简单。
这时,他又继续说道:
“有了光和力的对比,再通过波动力学,我们就可以解释一个习以为常的问题。”
说到这,薛定谔微微一笑,目光掠过众人,神秘说道:
“原子的直径为什么在10^-10米量级?”
哗!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这是什么问题?
原子的直径是通过实验测出来的,就跟光速一样。
也许有人问过为什么光速是3x10^8米每秒。
但是肯定不会得到答案。
世界就是那么运转和规定的。
而现在,薛定谔的问题,就是类似的意思。
只不过,今天在场的都是物理学中的大佬和天才。
这种问题
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人觉得薛定谔会故意如此。
这其中一定有他独特的思考。
众人忽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李奇维微微一笑,心中觉得很有意思。
他也没有考虑过这种问题。
他在心中感慨。
“果然,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佬,他们的思维异于常人。”
“如果仅仅通过几个公式和成果,就以为了解了这些大佬,那就大错特错。”
这一刻,李奇维觉得自己亲身体验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是何等明智的选择。
这些绝顶天才们的理论成果,与他们本身的思维相比,不值一提!
如果只是看重已有的理论,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天才们的思想,才是科学史最珍贵的至宝!
然而,海森堡却不以为然。
“哼,故弄玄虚!”
在众人的注视下,薛定谔继续说道:
“德布罗意在他的论文里,给出了一个计算电子波长的例子。”
“如果电子经过了200v的电势差加速后,它的波长是8.7x10^-11米。”
“根据物质波公式λ=h/p,如果降低电子的速度,那么它的波长就会变长。”
“因此,电子的波长是有可能和原子的直径在同一个量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