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
唐朝。
白居易赞许地点点头:“一篇文章字字珠玑、笔笔关节,想来那鲁迅在作时亦是呕尽心血。”
“乐天说笑了。”元稹一笑,“文章之事,何人不是战战兢兢,反复斟酌才敢落墨?”
“话虽如此。”白行简加入讨论,“如此运思,先前却只在诗文中见得。后世于小说话本上的精研,真可称神妙矣。”
他目光湛然,眸中激赏不似作伪,恨不得亲往后世一读佳篇。
北宋。
程颐觉出几分不对:“兄长,我怎么觉得照楚姑娘言下之意,我等倡行的理学也是落后、腐朽之物?”
程颢同样面色凝重,从一开始的惊喜中回过神来,仔细一想却是充满不对劲。水镜如今探讨的问题可是谁杀死了祥林嫂。换句话说,楚棠提到的人个个都是“嫌犯”
程颢的心沉了沉,他忽然产生了一个不好的预感。水镜不会要说,是理学杀死了祥林嫂吧!
明朝。
朱元璋也有同样的想法:“鲁四老爷是腐朽顽固落后的封建遗老,那他推崇的理学岂不成了腐朽顽固之学?”
这不是拆他老朱的台吗!谁不知道他欲以道德节孝约束天下。
朱元璋有些恼怒,一旁的朱樉看着自家父皇气愤的样子相当乐子人心态的望天,楚棠连皇帝都骂了,骂骂理学算什么?父皇就是太大惊小怪了。
当然,这话他可不敢明说。
【以上是通过侧面描写看出来的,我们再来看看小说对鲁四老爷的正面描写。小说中正面刻画鲁四老爷的笔墨并不多,但每一笔都很关键。得知祥林嫂死讯时,他恼怒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一条人命没了,这个人还是曾在他家帮工、朝夕相处的人,鲁四老爷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祝福夜死人不吉利,祥林嫂选在这时候死就是晦气。“谬种”二字,足以见出他的冷酷无情。】
这一段话得到了许多人的一致认同,从话本的感染力与普罗大众的社会情感来看,鲁四老爷的态度实在是不近人情,不少女子甚至当场骂起了“顽固的老匹夫”之类言语,有正直之士想到他亦是读仁义礼智信之人,愈发觉得这老监生虚伪至极,而一些认同鲁四老爷想法,觉得祝福夜死去的确有几分不详的人则当即被在场的百姓围起来大骂不已,【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听到祥林嫂的经历没有同情,而是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这也说明了这一点。】
北宋。
李家宅中,丫鬟梅香对鲁四老爷愈发不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