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
“然后双方正式的签署协议,启动新工厂的修建。”
“等到工厂建好的时候,我们的新产品希望也能同步的进行量产。”
华夏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墨菲也看在眼中。
现在开始修建工厂的话,建好之后最快也要去到1990年底,甚至是1991年了。
那个时候华夏的经济情况和汽车销量,肯定又要比现在更好。
要是再等下去,到时候其他车企先行动了,那就晚了。
“没问题,沪上汽车那边也很迫切的想要跟我们合作。”
“一些具体条款的细节,双方都不会特别的纠结。”
“不过他们比较在意的就是希望我们双方能够同时成立一家研发公司,开发出满足华夏市场需要的车型。”
“这一点是有点不一样的。”
爱德华提到了合作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想要跟墨菲商量一下。
这段时间,他也好好的了解了其他在华夏的合资公司的情况。
基本上合资公司都只是一个生产工厂,没有任何的研发功能。
但是这一次沪上汽车显然是有点想法。
“华夏汽车市场的情况跟我们这边不大一样。”
“适当的发展一下研发力量,也不是不能考虑。”
“反正华夏已经有了宝马汽车集团这样子的大型汽车企业,汽车研发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们一味的去保密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好保密的地方。”
墨菲想了想,觉得这个条件也不是不能接受。
从某种程度上来,这也算是宝马汽车集团的出现给华夏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了。
国际大型企业在进入到华夏的时候,会不会把研发功能也放在华夏,往往就只有一个标准。
那就是自己生产的产品,华夏这边是否具备同水平的研发能力。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些企业就会积极的在华夏设立研发中心,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反过来,人家一般不愿意把研发功能放在华夏,生怕被人偷师了。
历史上,大部分的华夏合资车企,在早期都是不具备任何的研发功能的。
其他各种合资企业,基本上也是这个样子。
“是啊,我也是这么觉得。”
“在华夏设立了合资的研发公司之后,指不定我们还能从宝马汽车集团那边挖一些研发人员出来。”
“到时候这些研发人员,也可以考虑安排到美利坚这边出差,甚至是上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