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113节
【年轻真好啊……】
她有时候做梦也会梦到还在学校里的生活,梦里的教室永远笼罩着橘色的阳光,她们穿着校服,趴在桌上打了个盹,起来还要跟后桌接借小梳子小镜子梳梳头发。
那体育生怀揣着全班同学凑出来的零花钱,在众人殷切的目光中像个将军似的溜出了教室,旁听的老师来了,其他学生则开始上课。
方才那被人叫班长的女孩儿在老师走进教室后就立刻像一杆标枪似的站起来,清脆响亮地喊了一声:
【起立!】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随着她再一句:
【老师好!】
学生们跟着喊着老师好,鞠了躬,第一节 公开课的语文老师摆摆手,全部人便才坐下了。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看得连连点头:“很是尊师重道。”
武周年间,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却对那个“班长”感兴趣,她们眼眸闪闪亮亮地羡慕着:“这女孩儿真精神,真讨人喜欢。”
而且她是女孩儿,却让所有同窗佩服、听她调派差遣,想必书读得好、做事也周全,瞧她方才定下章程来多么果断啊!选派人出去也妥当,而且她们还发现了,聚集在女孩儿身边的,副班长是男孩儿,负责跟同学收钱,另有“学委”也是个女孩儿、“团委”还是个女孩儿,直到“课代表”才又出现了男孩儿。
算起来,男女任这学舍的“官位”倒挺均衡的。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正好在办女学馆,于是这又叫她们有了启发,太平公主笑道:“后人连一间学舍里都分出那么多活计来?倒也好,这么小学着理事,日后真入了朝堂,也能学会那些弯弯绕绕了。”
上官婉儿朝其他身上没有“官职”的学子努了努嘴:“殿下您瞧,还有些不爱此道的,也能专心读书。”
开始上课以后,她们开始复习“中考考点”,由老师帮着抽查每个人的背诵情况,有许多人都背不好的,便让那“学委”领大家复习重读,一时间书声琅琅,各朝古人也听得津津有味且两眼放光,尤其是唐宋两朝,后人“必考”的几乎全是他们的诗词歌赋!
他们听着后人先后背了李白《行路难》、苏轼《水调歌头》、杜甫《春望》、刘禹锡《陋室铭》、周敦颐《爱莲说》、辛弃疾、陶渊明……数量最多的便是苏轼、杜甫和李白了。
后人背一句,他们便也跟着诵读一句。
前面这些孩子背得都还不错十分顺畅,直到背到诸葛亮的《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