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你来考托福也是想要去美国念书吗?」我回说:「对。」他接着问:「那你打算申请哪几所学校。」我说:「parsons。」我可以感受到他没听懂我的回答。他说:「parsons?那是哪一所大学呀?」我回说:「是一所纽约的设计学院。但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申请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他脸上的疑惑表情突然间豁然开朗,笑着说:「你很厉害耶!要申请哥大。」这时,考场服务人员进到房间里说:「请各位考生移到隔壁的视听教室。考试即将在五分鐘后开始。」我把预先准备好的耳塞塞进耳朵里并戴上耳机,进入临战状态。耳机里传出,「describethecityyoulivein」,考试开始。整整两个小时的考试是专注力和体力的考验,也是在训练我自己如何让心理与身理状态相互搭配调和。身体感受到疲倦时就让心理去支撑身理,反之亦然。一关一关地破,最后走出考场时已经接近下午一点。虽然考试已结束,但我高速运转了两小时的脑袋还是停不下来。要让脑子平静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一直走,一直走。我一路从台北车站走回公馆,跨上脚踏车,停在我的秘密基地前,随后没入水中。
考试的成绩差不多在考完后的一个礼拜就可以上网查询。在成绩公布的前几日我还是照常地每日到图书馆报到。就在某个週五的下午,我吃完午餐回到座位上。坐在我四周的其他人有些在午睡,有些在读书,也有些在偷偷地打情骂俏。我心想成绩应该差不多出来了。登入网页后,一个数字浮现在眼前,「113」,我的口说23分。托福到手之后,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文件准备。学校要求一封推荐信和一件作品。后者简单,我打算做一件拼贴画(collage)。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不会被学院的技巧绑住。在创作上,我更可以没有束缚地肆意挥洒。但麻烦的是前者,我又必须跟人性打交道。我不确定我的离职信有没有把谁惹毛,但我很有兴趣去探一探他对于我这个人的评价到底是什么。因此,我发了封邮件给吴义建。过没几天,他回信了。信中说:「我很乐意去写这封推荐信,但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在这间公司工作的三年间对于它的贡献到底是什么呢?」我心想:「果然没这么容易就能把推荐信搞到手。不过这样也好,见招拆招吧!」我把他要的东西给他,他不满意又回信要我改,我改完之后又再传给他。我们就这样来来回回地用信件交流了几个礼拜。最后,我终于在学校申请截止的前两天把推荐信拿到手。我把所有需要准备的东西上传到学校网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