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更因此而得出义兵无敌,骄兵先灭的结论。
这样的建言,换了任何一个主公都会感到震怒吧?
袁绍没砍了沮授,已经是看在人才难得,再加上沮授声名广播于河北的缘故了。
你要说沮授背叛了袁绍,那其实也说不通,官渡之战后,沮授为曹操所擒,曹操可是好生笼络劝降,但沮授却丝毫不为所动,最终因密谋逃回河北而被杀。
可见沮授对袁绍还是忠诚的,并非三心二意之徒。
归根到底,沮授这番话并不是背叛袁绍的意思,而是出自于发泄,埋怨对方为何不听自己一方的良言,抢先将天子纳入手中。
现在再想到去抢天子,为时已晚也。
只是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分歧,沮授竟然没有猛夸曹操,贬低己方,而是提出了一个颇为可行的策略。
“明公,义渠所言,深合兵法。曹刘联手,其势遍布河南之地,我军贸然渡河,必坠其陷阱也。”
沮授真心实意的建言道:“既然暂时不能过河,明公何不先扫荡河内?”
在沮授看来,河内郡虽隶属于司隶,却是孤悬于河北,而且地界开阔,平坦无阻,偏偏又是交通要隘。
一旦拿下河内,不但能有效屏蔽邺城,更能连通河东,上党、太原三郡之地,最重要的是,在河北隔河相望,即可看见洛阳。
反观曹军,一旦失去了河内作为屏障,洛阳就像是被褪去了果皮的果实,赤裸裸的暴露在了河北军的面前。
如今曹军中,就有两万重兵驻扎于河内,几乎与兖州相当,一旦爆发战事,还将会有援兵赶来。
若是能够在河内与曹军决战,那反而对河北军是一件好事了。
历史上袁绍摒弃此策,是有着其他考量。
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就是天子所在的位置。
当时的天子位于许昌,神都洛阳不过是一片白地,要人没人,要粮没粮,攻占此处只会成为袁军负担。
反观兖州一线,虽然也很凋敝,但毕竟要比洛阳强太多了。
此时的兖州账面上还有百万人口,加上隐户,大概率还能翻上一倍。走这里不但能直驱许昌,更能沿途征调百姓为劳役,更能搜刮粮草物资,用于军需。
可现在却是不同了。
因为有着天下进贡,洛阳不说尽复旧观,但也着实恢复了几分元气,最重要的是,天子就在此处。袁绍军若是能成功拿下河内,以河内为前进基地,一过黄河,距离天子就只剩下几十里地了。
这不由得袁绍不动心。
郭图看见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