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还不知道吧?”林玉堂有些惊讶,他随即取来报纸,摊开给褚慧僧说道。
“秉文带着义演团前去水患区,既是义演,也是探查一番各地治理水灾情况,以免有人蒙蔽视听。”
“如此极好!”
褚慧僧顿时眼前一亮,先前包国维并没有跟他提过这个事情,可听到之后,他当即觉得很妙。
比起国府内部自查的相护,包国维这位谁也不给面子的“少年文豪”,显然能够起到更好的监察作用。
“快些取新闻来我看看。”
褚慧僧还没来得及看今日的报纸,当即起了兴趣。
“先生请看。”
林玉堂将报纸推到对方面前,正是包国维旗下的知名报纸,《时报》。
《江淮水患肆虐,被人遗忘的小山村?》
没过几日,以这个为标题的新闻报道,就充斥在沪市的各大报纸之上。
让原本忙于筹集善款的社会各界人士,重新将目光投射了过来。
这篇报道由徐志摩执笔,包国维协助修改,记载了义演团在前往灾区义演过程中途的遭遇。
平日里生活优渥的大师们学生们,在这篇报道里头,看到了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象。
诸如前往灾区的诸多困难,汽车时常会遇到抛锚,大雨滂沱之下成员们衣服几乎没有干的时候,还有因为路途原因,经常会因为到达不了县城,而必须风餐露宿。
诸如此类的困难描述,让不少原想要去灾区的先生们,不由得觉得庆幸。
原来要受这些苦?还好自己没有去。
可看到后面,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他们看到了,徐志摩笔下遭遇灭顶之灾的吴家村。
徐志摩的文笔十分细腻,再加上是亲身体会,将他在吴家村看到的一切,都用文字表达出来。
不论是失去丈夫的吴翠玉,还是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普通村民,他们的绝望,他们的痛苦,全部都跃然纸上。
然而令人气愤的是,国府的救助竟然完全忽略了这里,所有的救助都集中在了能够看到的县城之中!
多少原本庆幸的文人学生们,看到这里捶胸顿足,只恨自己没有前去,帮助这些可怜人。
好在,后来义演团救助了他们,并且给他们留下了食物。
包国维专门书信一封,到了褚慧僧和张群二人的书案之上,直接通过两位“天官”来帮助这些村民。
当然,这样的纪实文章不只有一篇。
随着义演团脚步渐渐推进,相关报道也实时出现在沪市的报纸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