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捏得生疼。
朱翊钧与户部侍郎范应期对视了一眼,眼中不约而同闪过惊讶之色。
后者忍不住不顾礼数,上前一步追问道:“多少?”
人在惊讶的时候,往往会问一句废话,让自己好反应一下。
任铠神情坦然,认真重复道:“今年六月发的马草,经我之手,却止实发二十九万三千七百三十四束!”
赵焞连忙高声道:“苑马寺与你户部送来的行文,分明都说九十四万束发足了!”
任铠自然有话说,他摇了摇头:“剩下的六十四万束,并未经我手,而是由高世接了过去。”
高世是郎中,是他这个副手的主官,文书上自然找不出错处。
而且言外之意便是,写文书的主官,苑马寺卿跟户部郎中,双双猝亡,更佐证了他的话。
赵焞勉强扯了扯嘴角,涩声宽慰道:“那也不能说只有任主事发的,才是实发。”
任铠抿了抿嘴:“他肯定没发,从出库时压出来的车辙看,定然是空包。”
“此事,召来当时的库吏一问便知!”
赵焞闻言终于沉默了下去。
只有阴晴不定的面色,才透露出他此刻的心情。
朱翊钧凝神静听了半晌,也明白赵焞这幅模样的原因所在。
区区六十四万束草料,也没几个钱,二万两左右罢了,在贪腐案里,都排不上号。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
朱翊钧沉吟片刻,并未立刻让人去追查云云,而是朝范应期确认道:“朕记得,今年秋,户部才召买过草束。”
为秋防计,在京五草场,按惯例应该贮藏马草,少则召买,多则变卖。
当然,还是熟悉的趋势,最初每年会有一些溢出,贴补太仆寺,到了弘治往后,便开始持平,嘉靖以后,每年就要召买补充了。
范应期虽然并非彼时的户部侍郎,但光禄寺卿好歹也是户部衙门内的堂官之一,对本部事,哪怕没经手至少也过了眼。
他凝重地朝皇帝拱手回道:“陛下,确有此事。”
“正月二十七,户部部议,在京五草场,除已放外,例贮一百五十万束。今秋宜照数买足,递自十二年以后,隔年一放一召买,三年一次出陈易新,不必另立台名,积之门外。”
“报于文华殿常朝,曰可。”
“户部二月划款,四月便购入了九十七万束草料,补仓至一百五十万。”
范侍郎的状元之身虽然有幸进的嫌疑,但进士的底子还是实打实的,记忆力极好。
朱翊钧点了点头,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