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荷尔蒙,还不如去找小王同学聊聊天呢。
骑着车进入新街口后,唐植桐听到了一阵令人头皮略微发麻的“嗡嗡”声,遂停下了车。
这种嗡嗡声是剃头匠专用的揽客响器“唤头”发出的声音,自打合营后,这种嗡嗡声就少了很多。
“师傅,理个发什么价?”唐植桐停到理发师傅旁边,和气的问道。
“承惠,六毛。”剃头匠见唐植桐开口相问,满脸堆笑,客气的不得了。
“全套?”六毛钱不算便宜,这年头街边理发店成年人理发的价格不会高于四毛,还负责给洗头,四联牌子那么硬,也不过八毛。
“一看您就是个懂行的,全套。”剃头匠年纪虽大,但腰微弓,开口必称您。
“得嘞,那麻烦您了。”唐植桐觉得这个价格还行,看着时间还早,就决定体验一把。
剃头匠是四九城对理发师的称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作“栉工”,那时候栉工并不剃头,主要做发型、剔面,有点发型师的意思。
宋朝的理发师改称“镊工”或“刀镊手”,主要工作是为顾客拔除脸颊上的毫毛,据《贵耳集》记载,秦桧有次理完发问多少钱,镊工说两文钱,秦桧由于很满意,“以五千当二钱犒之”。
明清时期剃头风俗流行,理发师就成了剃头匠,一些大户人家有固定的剃头匠,每个月定期上门服务。
建国后,部分剃头匠参与了合营,由于审美因素的变迁,虽然手艺活还在,但要不上什么价。
不过,可千万不能小瞧剃头匠,有些手艺好的师傅,还能治一些崴脚、落枕、脱臼的骨科病症,活脱脱的一人多能。
唐植桐小的时候见过剃头匠出入老万家,也见过挑个担子走街串巷的,由于每个剃头匠的手艺参差不齐,价格也两般三样,有的人只能做理发,有的人就敢接全套。
理发就是字面意思,全套是除了理发外,还包括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修整胡须和头、面、颈肩部的按摩。
“好嘞!您坐好。”剃头匠年纪不小,有着刻在骨子里的老式做派,放下剃头担子,解下小板凳,先让唐植桐坐下。
老话都说“剃头挑子一头热”,那是因为剃头匠的挑子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
红漆长方凳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
小火炉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保持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