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
四分之一只鸡,还是不带鸡腿的那种,鸡腿在高压锅里。
张桂芳先将鸡肉挑了挑,每人分了两块,肉多的给孩子,自己吃脊梁骨那点没肉的地方。
唐植桐想说以后不缺来着,还是忍住了,再等等吧,等春暖开、万物复苏,山里、田野里能吃的东西多一些以后,就去“打猎”,到时候再给家人加强营养。
虽然每人只有两块肉,但没有人嫌少,啃的特别仔细,粘在骨头架子上的一丝丝肉都不放过,就差把鸡骨头嚼碎,嘬两口味了。
鸡骨头最后便宜了贝贝,贝贝对这只鸡圈里朋友的同类点了赞,虽然没有肉,但骨头味道不错。
看着贝贝津津有味的啃食着鸡骨头,唐植桐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吃德州扒鸡,估计跟此刻的贝贝很像。
当时的德州扒鸡是用高压锅煮的,里面的骨头都压酥了,因为穷闹的,唐植桐连肉带骨头一股脑的吞下去,好好地补了一把钙……
2月19日,农历正月二十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
雨水处在七九中,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可以说是春天的开始。
古人描写雨水的诗词还是挺多的,无论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还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都表明这是个下雨的时候。
不过,今儿的四九城看着却不像下雨的模样。
张桂芳一边收拾今天早上刚下的水饺,一边叨叨:“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老天爷唉,可下点雨吧,今年一冬就没怎么下雪。”
唐植桐听到了,但没吭声,因为自己明显做不了老天爷的主。
唐奶奶在的时候,唐植桐也听她老人家说起些谚语,雨水是一年降水的开始,也是一年收成的预兆,有“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一说。
送下两个妹妹后,唐植桐和小王同学在西安门大街西口分别,一个往东去北图,一个往北去北邮。
路上的时候,唐植桐又琢磨起了雨水的事情。
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清,各路地方官员时常会提及自己辖区的降雨情况,更有织造等内务府官员会专门定期记录当地的降雨量、粮米价格上报。
说白了,在水利工程不发达的清朝,老百姓是看天吃饭的。
多收三五斗,老百姓会难,少收三五斗,老百姓会更难。
民生艰难就容易引起社会动荡,所以康麻子才不得不重视,重视民生的后面其实是担心百姓造反。
唐植桐不知道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