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过年的,就这样吧,一年到头也就这一回。”小王同学轻描淡写道。
“要不从家里带些面过去吧。”叶志娟有些过意不去。
“不用,我们吃啥都一样。”小王同学摇头拒绝了。
“年前的时候,你们李姨鼓励桉子再接再厉,最近有动静吗?”上班好几天了,叶志娟想起这一茬,问道。
“他没说,我倒是见过他写写画画。”过年杂七杂八的事情多,小王同学也没顾上。
“嗯,这事记在心上,可千万别不当回事。”叶志娟叮嘱道。
“好,我回去问问。”小王同学点头应下,打算晚上跟唐植桐说说这事。
唐植桐那边领了工资,回到押运处后,立刻就开始发工资。
春节是个大节,除了热闹、食物较为充沛外,同样意味着这个节的销比较大,除了购买配给的食物、衣服,不少人还要走亲访友。
走亲访友总不能空着手,得带点东西吧?
看到亲朋家的孩子,也得给个压岁钱表示一下吧?
钱就如流水般了出去。
家里宽裕点的可能不在乎,但穷一点的就难受了,就连走亲访友带的东西都是某个亲戚来带过来的,然后自己带到另一家。
唐植桐小时候见过类似的情形。
孩子们对过年很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热闹,还因为可以走亲戚,自家的东西不会放开了吃,但到亲戚家可以放开了吃,不过父母就比较为难了。
那时候走亲戚都是带个包,包里塞着两包点心、两个罐头,鸡蛋面条什么的。
之所以带包,就是再带回去。
亲戚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不会把包清空,而是有选择的留下其中一样或者两样。
去第一个亲戚家的时候,包里的东西还是成双成对的,等出来的时候,里面的东西就不全了。
但还会有去自己家的亲戚,母亲同样会挑上一样或两样比较搭配的留下。
就这么来回折腾着,把这个年过完,走完所有亲戚。
后来情况好了,百姓都富裕了,就极少有带包的了,绝大部分都是拎着礼盒。
这回不担心缺东西,而是担心东西吃不了浪费,于是又选上礼盒来回送……
眼下的唐家经济情况尚可,不怎么缺东西,虽然也没有什么来回走的亲戚,但并不妨碍唐植桐为押运处的同事考虑,保不齐就有家庭困难的呢?
天气虽然转暖,但也只是在零度上下浮动,还没有到脱下袄的地步。
小风吹的再欢快,也挡不住押运处职工对工资的渴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