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而渔便是对宋子文这个学院派所作所为的客观评价。
他的继任者其实也是一样。
孔祥熙上任之后,一味的迎合,虽然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改变,但总体而言就是在釜底抽薪。
可常凯申还能用谁呢?
有水平的就那么几个,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国民政府除了这俩之外,甚至都找不出比他们强的。
真他妈操蛋。
常凯申看到孔祥熙放在他面前的报告,上面涵盖了中国军队的武器、弹药、飞机、油料等主要作战物资都需要进口。
国内这些承办官僚什么德行,常凯申心中是一清二楚。
国民政府的军火采购,一直都是黑幕重重。
德国的军火贸易就不说了,那玩意贵也是正常的,毕竟不是外汇结款。
可现如今都这个状况了。
孔祥熙带人采购回来的武器价格依旧如此的高昂。
这让常凯申不由得想起了此前楚云飞的电报。
高射炮呢?
想到了这里,常凯申当即派人将长官财政大权的孔庸之请了过来。
想要听他详细叙述一下,这财政亏损的数字为何会如此之大。
孔祥熙似乎是有心理准备。
来的时候带了一整个文件包的文件。
上面满是各项支出。
国民政府素来有优待教师的传统。
在财政崩溃之际,给内迁的高校发放了一笔笔的专款。
高校师生生活救济、教育津贴,教育无息贷款,以及减免学杂费等费用。
做这一切,也是因为即便是国民政府也意识到保存中华民族的教育和文化,实际上与坚守这片国土一样重要。
他们希望这个国家优秀的学者们以及年轻的学生在战争环境下把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顽强的进行下去。
“除此之外,还有庞大数量的难民需要救济,以及我们需要供养三百万的官兵,一千一百万的壮丁,现役、非现役,抚恤金,一天都是一笔惊人的开销。”
难民救济署的工作人员都凑不齐国民政府又如何发放抚恤金呢?
看着这一个个的数据摆在自己的面前。
常凯申长叹了一声:“目前各国舆论普遍认为,即便我们有最好的士兵,最好的指挥官,我们的财政也很难支撑过半年。”
“国家财政目前已经濒临崩溃,可如果不维持如此庞大数量的军队,我们就连和日本人对峙都无法做到,现如今,庸之,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孔庸之沉默着说道:“非常时期当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