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两年的时间, 收复河山,一统天下,万民归心,四海康宁。如此的丰功伟绩,历代帝王中也鲜少寻见。
很难想象,是一位如此年轻的人做到的。
“众爱卿有何要事相奏?”
帝王垂眸,修长的玉指轻轻点在宝座的龙头扶手上。
“微臣有事启奏!”
“微臣也有事启奏……”
日光爬上琉璃瓦,帝王声音沉静,淡然的听着群臣的奏言,他一一予以回应,赏罚褒贬,减税赈灾,都听的仔细分明,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
大臣们心里对于这位年轻的帝王,再无一丝轻蔑,都是敬重万分。能侍奉这样的明君,乃是他们的荣幸。
有人动了心思,若是家中小辈能得帝王宠幸,那更是绝妙好事。
兵部尚书咳嗽一声:“陛下,如今四海皆平,百姓安居乐业,后宫之事也应该替上日程罢?帝王殚精竭虑日夜批阅奏折直至深夜,身边却无人照顾,为您分忧解难,作为臣子们,也替帝王忧心惋惜。”
旁有人附和:“尚书所言极是,不若行选秀女,以充掖庭,陛下以为如何?”
帝王凤眸微眯,似有不满:
“既知朕辛苦,几位爱卿,不若搬来朕的养心殿,陪朕一起批阅奏折如何?”
他轻轻点了点桌上的奏折,声音冷下去:“四海皆平,百姓安居乐业?那这些个奏折奏的是什么?南逡水患,沿海倭寇,奉贤饥荒,宴宁蝗灾,难道这就是尚书所说的四海皆平吗?”
他不怒,百官却个个低头,无人敢言。
“你们都是辅佐朕登基的肱骨之臣,朕感念于怀,封赏诸位,不仅是犒劳,更是希望诸位能砥砺前行,各司其位,不忘苍生苦,常思天地恩。可朕观有些人,不懂朕用心良苦,反而自满懈怠了,自以为高枕无忧了!成日关心升官进爵,甚至关心到朕头上了,与其关心朕的后宫,不如多关心关心黎民疾苦,众爱卿以为如何?”
兵部尚书吓的跪地求饶:“陛下所言极是!”
帝王拂袖起身,冷眼扫了扫群臣,威严无限,直压的百官不敢再言:
“朕,登基方三月!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朕一心问政,无意婚姻,望诸爱卿与朕共勉。退朝!”
众大臣心里愈发敬佩这位仁君,当真是位勤勉的君王,为了江山社稷,甚至连美人都不屑一顾,又想想自己,才稳固下来就懈怠散漫,不由得为自己感到汗颜。
那几位想献女儿侄女的大臣,也纷纷收了心,低头不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