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真正的赛道公敌(二合一)
简单签了几个名之后,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车迷朝停车场方向涌来,陈向北赶紧停下手中动作,然后在阿勇等车组成员的“护送”下快速离开。
不然按照现场车迷人数,陈向北正赛都不用跑,下午光在这里签名就差不多了。
这一刻的陈向北,总算体验到名人是种怎样的感觉。
来到维修通道的车队p房,先一步抵达的梁驰跟泽野弘树两人,正站在陈向北的13号雷诺赛车面前讨论。
“泽野,昨晚排位赛结束之后,技师团队检修发现底盘有诸多磕碰痕迹。”
“今天早上复查过程中,赛车底盘后段还出现了一道明显裂痕。不知道是应力释放造成的,还是赛道磕碰造成的暗伤。”
“排位赛已经拿到杆位,正赛更注重长距离稳定性,我建议更改调校设置升高底盘!”
梁驰现在毕竟是车队首席技师,他对于赛车调校设置的反馈,同样有着一定话语权。
其实类似的调校偏向设定,放在f1赛事里面更为常见。
很多f1车队,特别是一些小车队,为了能取得前排发车的起步优势,往往会采取偏向于排位赛的极端调校。
可由于fia明文规定,练习赛之后就不允许更改赛车设定,极端偏向于排位赛的调校方案,大概率会导致正赛中的轮胎损耗很大。
意味着想要保持抓地力,车手就必须采用多停战术,频繁进站换上全新轮胎,否则就会不断被人超越掉名次。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观看f1比赛直播,排位赛经常能看到小车队q3阶段冲进前十。结果正赛跑着跑着就不知道掉哪里去了,稳定前排拿分的依旧还是那些大车队。
诸位哈斯、小红牛、威廉姆斯等小车队,都有这样的显著特征。
特别是24年的哈斯双雄,霍肯伯格跟马格努森这两位车手,排位赛速度跟名次大多不差,正赛却拿不到几分。
除了赛车本身性能差距,以及比较吃胎的特征,调校方面也占据着很大比重因素。
小车队之所以还是选择这样的调校方案,就在于他们很清楚自己单凭赛车绝对性能,长距离是跑不过大车队的“火星车”,想要拿到积分就得带着赌徒心理,冒险去搏一把!
赌赛道事故出黄旗或则红旗,这样就能白嫖一个进站换胎的时间段。
如果再搭配一条不好超车的赛道,前排发车的优势赌成功就能拿大分!
当然,现实中往往十赌九输。
于是乎就经常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