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官员哪怕提高了俸禄,该伸手依旧会伸手。
但是,却能让不少不愿意贪腐的人,不靠贪腐能够把日子过得不错,给予他们相应的底气和保障。
不能又要马跑,又不给马吃草。
刘伯温相信,提高了官员们的俸禄之后,再加上上位的铁腕整治贪腐。
大明的贪腐情况,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好转。
就是上位过日子一向节俭惯了,很容易用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尤其是在官员的俸禄上,那是一个子都不想多出。
自己的这个提议,上位未必会同意。
“刘先生说的不错,今后的确可以适当的提高官员们的俸禄。”
事情的发展,又一次出乎了刘伯温的预料。
面对他的这个提议,朱元璋竟又一次同意了,没有丝毫的迟疑。
不仅如此,朱元璋接下来说出的话更加惊人。
“不仅官员们要加俸禄,咱觉得,今后吏员们也需要朝廷给俸禄才行。”
在古代,官和吏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存在。
二者之间的差距宛若隔着鸿沟,体现在方方面面。
单单是俸禄上面,就有着巨大差距。
官员是可以领正式俸禄的,吏则没有资格。
朝廷不发俸禄,那生活怎么办?
很简单,向下伸手,进行找补呗。
手中握着权力,他们是不可能让自己饿着肚子的。
等于说是,本该属于朝廷发的俸禄,通过这样的一手,给转移到了众多百姓头上。
让他们来供养,这数量众多的吏员。
毫无疑问,这些吏员们自己下手盘剥百姓,给自己捞取好处,是很卖力的。
所得绝对超过朝廷出面,给他们所发的俸禄。
想要取消苛捐杂税,想要尽可能的减少贪污腐败。
那么给吏员们发俸禄,按住吏员的手脚,乃是重中之重。
毕竟这些人,才是实际政务处理之中,和百姓接触最多的人。
有句话叫做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就是这一现象一个方面的生动体现。
朝廷不发吏员俸禄,让诸多吏员自己想办法讨生活,对于诸多的王朝而言,也有着难言之隐。
一方面是朝廷收入有限。
而天下吏员的数量何其之多?远远多于官员。
哪怕是给他们发放远低于官员们的俸禄,那总量加在一起,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量。
对朝廷的财政压力太大,负担不起。
另外一方面则是幅员辽阔,受制于交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