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两日,兵临城下。
每一次胜利,都让士气提升几分,士卒的精气神也在潜移默化间发生改变,身上的杀气越发凝重。
不出所料,城门被关上了。
城墙上的士卒如临大敌,弓弩上弦,朝着城下。
刘道规心中好笑,带着甲士抵近,“末将刘道规依令返回,为何紧闭城门?敢问卫将军何在?”
城头寂然无声。
十几个呼吸后,才有人道:“卫将军有令,刘参军一人入城!”
城头放下一根缒绳。
上去之后,就会任人宰割。
这些士族子弟常年服用五石散,脑子不清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三吴这场大乱,归根结底,还不是司马元显脑子一热引发的?
“末将披荆斩棘,击破两路贼军,有功无过,卫将军何以如此对待末将,连城门都不开?”刘道规声音洪亮,堂堂正正。
城上的守军也看不过去了,手上的弓弩垂了下来。
谢琰从不抚恤士卒,不得军心,麾下的人马自然也不愿真心为他卖命。
而北府军同气连枝,互相之间沾亲带故,这些士卒就算不知道刘道规,也知道彭城刘氏的名号。
刘牢之才是北府都督。
兄长刘裕在吴郡一人追杀千余乱军,声名大起,也是一种无声的威慑。
军中最崇拜强者,彭城刘氏前有刘牢之,后有刘裕和刘道规,军心所向,一目了然。
如果在建康城里面,刘道规难以幸免,但在军中则不一定。
城上半天都没人吭声。
刘道规对谢琰越发鄙夷,让自己回来,却不敢露面,朝身后的部曲使了个眼色。
“开城!”
士卒们大吼一声,地动山摇,在山林间反复传荡,林间的飞鸟纷纷窜起,扑棱着翅膀斜斜上天空。
几根鸟羽,随着山风缓缓飘荡,落在城门之前。
城上也有人不满道:“刘参军破敌有功,卫将军何必如此?”
“卫将军待我北府军如贼,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唉,这一路行来,卫将军何曾体恤过我等?”
声望起来,好处就来了,自然有人帮着说话。
城上的敌意瞬间消散。
刘道规这几年洒了这么钱下去,收了不少人心,口口相传,名声也就有了。
北府军创立至今,也就当年郗鉴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眼看形势逐渐倒向刘道规,城上一人忽道:“卫将军身体欠佳,偶然风寒,刘参军就在城外扎营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