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让他在省里坐把交椅。
一千万两,制台、部堂说不定都有的商量。
当然,前提是赵安的履历和政绩也要漂亮。
不过身份证和学历都是假的,履历和政绩难道就不能接着造假么?
要假,就一假到底!
想到这里,骡车上的赵安脸上不由浮现一抹说是猥琐吧不太像,说是志存高远雄心勃勃吧也不像,反正就是瞧着挺诡异的笑。
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老天爷也没再给赵安添堵,一路顺顺当当的就到了东台县。
东台县是二十多年前刚从泰州拆分出来的新县,因此县城规模不大,县学和孔庙跟其它地方一样是在一起,位于县衙东南约里许地的地方。
东台县城给赵安的感觉就是被各种河道围着,河道上皆是打着各种旗号的盐商货船,还有络绎不绝运送芦苇的船只,一眼看去没有什么高大建筑,除了偶尔几座二三层小楼,其余都是那种青砖平房式的建筑。
河道边上到处都是码头,有供客商上下货的大码头,也有城里居民洗衣做饭取水用的小码头。
仔细看的话,不乏有妇人蹲在码头洗痰盂尿壶的。
东台人的口音不像赵安老家兴化,跟扬州那边区别也大,听着有点像后世南通口音,反正赵安听不懂。
坐在骡车上一路看下来,恍惚间以为回到前世六七十年代的某苏南小乡镇。
到了县学门口后,赵安便给张二哥结了车钱让他回去。
不是不想让张二哥留在东台等他一起回去,实是不知道这次东台县试要考多久,这要是在东台停留时间太长会影响人张二哥收入。
现在回去路上还能带几个客呢。
啥都不干让人在这干等,赵安反正是不好意思的。
“小哥下回再用车的话直接找我便行。”
张二哥走时给了赵安一块竹片,上面是他家的地址,作用跟后世名片差不多,有需要的话直接到他家等,或者留个口讯便行。
大概就是底层人民的劳动智慧吧。
县学大门没有看门老头,从外面看起来倒是有点像座被院墙围着的寺庙,赵安四下看了眼整了整衣衫便负手走了进去。
走路的姿势尽可能显得成熟稳重,因为能体现上级单位来人“视察”的气场。
跟个小瘪三似的肯定要被人看轻。
心态大概就是别拿村长不当官看吧。
一入县学就听朗朗读书声传来,东台以盐而兴,人也是以盐而聚,自然读书的大多是当地的灶户子弟。
前明时灶户的户籍归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