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组织语言了,就用潦草对潦草吧。
《对方星河青春一文的诸多批评意见》
一,文字粗糙。
方星河使用文字的能力很差,基本上就是那点常用字和常用词,导致青春一文的文字极其不耐琢磨,一目十行的扫过去,通篇都是口水话,很没有意思。
二、文风刻意粗野。
和第一点有着极大的关联。
因为文字能力差,所以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脏话,刻意制造这种看上去非常粗犷野性的文风,但实际上,这种文风缺乏必要性地域性和阶级性,非常亚文化,属于混混小圈子里日常充斥着的常规低俗。
方星河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早已习惯了那样的表达风格,这非但不高级,反而有一种小孩子刻意模仿黑道大哥的可笑。
三、核心论点大谬。
取悦现象是否真实存在?当然。
但是小孩子对于父母师长的尊敬信赖听从,是否应该被扭曲为取悦?当然不行。
这是一种偷换概念,特别荒唐,而且恶毒。
我到现在都在‘取悦’我的爷爷奶奶,即使他们的某些要求明显没有逻辑,我仍然好声好气的哄着他们,这是中华文化里最重要的核心品德,孝顺。
可是在方星河笔下,如此美好的情感却成为了批判对象,可见此人是何等的自私自利。
四、论据缺乏说服力。
方星河把矛盾的重点嫁接在父母老师长辈身上,试图证明什么样的人值得取悦,什么样的人是‘不正确的’,撇开思路本身的偏颇不提,论证过程也错漏百出。
其中的核心观点是:某些固定句式,比如饭和盐、路和桥,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这怎么能够当做证据呢?
任何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小孩子在青春期结束之前那旺盛的精力,大人根本应付不过来。
你耐心给他解释一个问题,他还有100个问题等着你,等你把100个问题都解释清楚了,回头他已经把前面的问题忘得一干二净,下一次还要拿来重新问你。
这种情况,有其深刻的内生逻辑。
即:青少年,受限于他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在大部分复杂问题上不具备很好的接受能力。
你给他们讲深了完全没有意义,这是多少父母亲自验证的事实!
我作为大学教授,给一群成绩很好的高材生讲题都感到吃力,那么简单的东西他们都经常理解不到位,更何况年纪更小的青少年?
大人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大人也会感到很累,所以很多时候都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