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潜力,反而挖空心思地取悦一些最不值得取悦的人,这时候,你们用来构筑“自我”的心智体里最具灵性的那一部分就在逐渐枯萎了,剩下的,不过是庸碌的生存本能而已。
而我,我不取悦任何人。
至于为什么,这是一个挺复杂的演变过程。
简单讲,我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取悦过,但是应该没能起到任何作用,因为我现在既没爹也没妈。
变成野孩子之后的几年,我渐渐搞明白了取悦他人和取悦自己的区别。
取悦他人是把获利的希望建立在别人对你的认可、喜欢、看重、怜悯……等等诸如此类的感情上。
而取悦自己是不断变强,然后去他妈的。
向外求,永远不如向内取。
前者不可控,后者伸手掏兜就行了,存了多少力量都是你自己的。
因为我的结论太过于简单粗暴,所以招致了很多不认同。
小弟们没有明着反对我,但都在为自己辩解。ok,ok。
其实我完全同意在没有独立能力之前适当的取悦某些正确的人,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生存体验,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失去自我,同时也要快速建立起对于“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
肆意生长的日子就这么几年,好的坏的一股脑灌过来,接受了什么、相信了什么、执行了什么,将最终决定我们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们有意识到这一点吗?
不管以前有没有,我相信,现在你们意识到了。
不用谢我。
现在我们来聊聊谁是值得取悦的人,谁不是,以及怎么样建立对是非对错的察知能力——这回可以谢了。
青春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识最强烈但也最受压制的时期,因为强烈,所以冒失。
于是大人们就会告诉你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初衷多半是好心,但理由总是“因为我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长”,“因为我们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饭都多”……
好了,凡是不讲道理,而是一有争论苗头就用这一类固定句式来强行压制你们的,都是不值得取悦的人。
其中可能包括你们的父母老师长辈,或者说,正是这类最亲近的人才更容易用如此简单粗暴的固定范式来压制你们的天性。
这无关乎爱或不爱,爱能解决的问题可太他妈少了,愚蠢,固执,自私,经验主义,哪个是能够被爱解决的?
要记住,成年人并不一定很聪明,成年人的经验也并不总是正确。
他们的经验都是基于自身经历而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