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尚书等文武大臣。
虽然晏殊的职位最高只是政制院同知,并非政制院知院,然而他从最早的户部尚书兼候补同知,又升任同知,再到如今参事。
可以说在政制院待了二三十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受到他恩惠的人也数不尽数,来送他的人自然多如牛毛。
其中晏殊的家人也都下了车,他的几个儿子穿着孝袍,为首的是晏殊的次子晏承裕,因长子晏居厚早逝,因而现在晏家由他为长,抱着晏殊的遗像。
照相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还没有达到彩色照片的地步,却已经非常出众,不像最早时期那么模糊,上面晏殊的笑脸音容宛在。
“陛下。"
赵祯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家属面前。
晏家人丁兴旺,有十个儿子,而其中老七晏几道今年也三十岁,站在人群当中暗自神伤。
“晏相走了,尔等也要多努力,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