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不乐意啊。"
"说到底还是钱的事情,现在朝堂国库年以十余亿贯计,可钱多花钱的地方也多,少拆几条街道也是好事。"
"但也不能让他们这么闹下去,现在外面那么多报社都盯着呢,总不能让开封府派人把人关起来吧。"
众人议论纷纷。
这事还真不好处理。
赵骏一意孤行,要保留城市文化和名片,那马行街和东大街的居民肯定不乐意。
毕竟别人都拆迁发了大财,当年可能也就几贯最多十几贯买的房子,知短几十年后就能卖出七八千甚至上万贯。
这笔钱在内城乃至外城算不得大富大贵,但如果搬到城外去住,那顷刻间就能变成富翁。
所谓腰缠万贯便是如此。
毕竟大宋的钱币这些年一直都没怎么太贬值,哪怕出台了纸币也没有让宋币购买力下降。
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加上大量出口海外,并没有造成国内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非常接近平衡。
如此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宋币的购买力还是非常坚挺,堪比后世 80-90 年代的美元。
那个年代的美元信誉多强可见一斑。
因此相比于在内城住着有价无市的房子,还不如把房子卖掉去城外。
就相当于后世把自己一套在北京价值两千万的房子卖了,拿着这两千万跑到北京郊区去,这些钱放银行存利息都够吃一辈子。
更何况眼下汴梁的情况还非常特殊,正处于高速发展和上升阶段,有大大量城里的拆迁户跑到城外去购置铺面和房产。
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这些铺面和房产会越值钱,所以马行街与东大街的居民看到别人发财,心里肯定不平衡。
"嗯,这个问题确实有待商议,不过保留城市文化和风格的意见我不会变。
赵骏沉吟了片刻,对苏涣道:"让城市建设部那边统计一下马行街和东大街有多少商铺,有多少民居,到时候再拿个方案出来。"
苏涣说道:"知院的意思是?"
"朝堂可以把他们的房子收购了,但拆迁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