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首含笑,眼底是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柔情。
吵几句又熄了。赵蘅踮脚够不到药柜顶端的药罐,傅玉行一边说话,一边从她身后抬手替她拿了。她打开药罐递过去,傅玉行便低下头嗅了嗅,然后和她说什么,赵蘅又点点头。没有任何多余的枝蔓,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明白对方意思。
红菱忽然觉得,他们像是从一块遥远背景里浮出来的两个戏台上的人——才子佳人的戏码。
这念头兜上心来时,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只是那戏中人浑然不觉。
元丰十五年,宣州城南大街,曾经的傅家养心药旧址上重新竖起高高的招牌,挑起彩线灯笼。百年药铺重新开张,店面甚至比从前更宽敞气派,从街头到街尾占了七个开间。宣州城大小药商都来道喜祝贺,一条街上黑压压站了一地围观百姓。
“这刘家药铺如今是什么人接的手?”
“你还不知道啊,就是原来养心药堂的二公子,人家把祖产又赎回来了!”
“啊,就是那个傅二?他不是死了吗?”
“诺,你看那台阶上,王掌柜正在作揖的那个不就是吗?”
喧嚷之中,那块重百余斤的黑漆清油大匾在众伙计齐力之下缓缓升起,重新被挂上高高的房檐,“养心药堂”四个大字仍旧醒目,又因重新油过,更显出一种久远而新润的光泽。
上匾时,傅玉行就站在石阶下,仰头将这一幕无声地看在眼里。此情此景,脸上却看不出什么喜悦之色。
同年,傅玉行被选为宣州药会会首,将宣州药市重新整顿,又在城周乡间各处也开设分号,广施仁药。如今的宣州药商无论年长年少,见了傅玉行,都会垂下肩膀躬下身子,真心实意地唤一声“傅公子”,就像他们曾经对待已故的傅老爷和大公子。
这一段浪子回头东山再起的故事,几年间成了宣州人口口相传的佳话。
人们喜欢浪子回头,因为其中有改过自新的德化,有东山复起的振奋,有一波三折的传奇,而傅玉行这段故事中,又掺杂了寡妇嫂母不离不弃、将小叔扶持成才的隐线,既有浪子,又有烈女义妇,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一段传奇的胃口。每每人们在津津有味将这故事讲完一番后,还意犹未尽地拈着胡须,来上几句道理:可见浪子回头,为时未晚哪!
傅玉行听了,也唯有一声苦笑。
浪子回头为时未晚,于旁人来说浪漫而轻飘的八个字眼,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背后是怎样不可消抹的代价,怎样的切肤之痛。
又到春天,破落多年的傅家祖宅终于修缮完成,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