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倭寇(五千)
杨氏有八子。
长子宋淮,二子宋义本已入朝为官,但受到杨氏杨妙清怠慢皇室宗亲的牵连,被罢免官职,目前留在东陵待用,无诏令不得随意出京,是以即便亲弟身死也无法赴丧。
三子宋靖,不通诗书,不懂文墨,然天生神力能学霸王举鼎,乃是天生的将士,是以进入军旅,虽小小年纪却已是一员偏将,便是宋淮宋义受到杨妙清的牵连,宋靖却稳如泰山。
而四子,便是宋安。
据说此人有过目不忘之能,当然这只是外人的传言,真正的宋安自是没有这般夸张,不过一篇千字文章只消看过一遍便能记个七七八八,读上三遍基本不会有什么错漏。国公府常有人言,若是四公子将这天赋用于读书,宋家麒麟儿的名头未必能落在六公子身上。
宋安对于诗词文章毫无兴趣,相反他甚喜商道。
士农工商,商为末!
只能说这些贵族是一群极为复杂的人,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一方面,几乎每个贵族名下都有大量商铺甚至是商队,他们依靠商人来为自己谋取财富,维系奢靡的生活。
另一方面,却又对商人瞧之不起。
当初宋安选择行商的时候,几乎遭到国公府所有人的反对,除了杨妙清……杨妙清是唯一一个支持宋安选择的人,那时国公府的人总是叹息慈母多败儿,觉得是杨妙清对宋安太过宠溺,所以才会无条件支持宋安的决定,可现在看来大概还是杨妙清不愿意看到宋安成长起来,成为宋震的障碍。
对于这个四哥宋言是比较陌生的,自从经商之后,宋安就已经离开了国公府,算下来已经超过六年未曾归家。
当初离家的时候宋安还是个略显稚嫩的少年,现如今却是比从前成熟不少,面色淡漠不喜不忧,他这一次回来应是为了宋云和宋震的事情,可其脸上却看不出什么悲伤。
身上未着丧服,却也未曾锦衣华服,只是一套素白的长袍,马车也只是普通的马车,明明六年时间宋安已经在宁国商道闯出不小的名声,生活上却依旧颇为朴素。
就在宋言打量宋安的时候,宋安同样也在打量着宋言,上下审视了几秒钟,宋安脸上的严肃忽然散开,换成柔和的笑意,他从车上走下来无视宋言身边的顾半夏和张龙赵虎,拍了拍宋言的肩膀:“六年不见,老九也已经长大成人了,确实比小时候健壮不少,不错不错。”
宋言腼腆的笑了笑:“难为四哥还记得,这些年我可是变化不少。”
“这也正常,六年啊。”宋安夜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