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个答案。
可还别说,他这一听,还真犹豫上了。
虽然朱元璋在胡大老爷面前多次口口声声说他不在乎名声。
可实际上呢?
他怎么可能不在乎?
或者说,在如今这开国之功已经确定了的情况下,在自己那暴虐、嗜杀的名头已经如此明显的前提下,还要不要因为这次远征而弄出个‘人屠’名号,他真心有点寒碜。
直接诶,这名声臭归臭,但之前的情况是功过相抵之下似乎还行,但这要是加上个‘人屠’那可就是彻底没救了啊。
胡大老爷看着沉默的朱元璋,心中默默点点头。
嗯,这就是见识的局限性。
或者说时代的局限性。
胡大老爷虽然不是什么嗜杀、反人类的性子,可多多少少还是通过电影、图片、文字见识过真正的大战是何等的残酷的。
就说我神州被那倭寇屠戮的三千万百姓,写出来或许只是一串数字可若是细看其记录,便会深知,这里头全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血海深仇。
而欧陆小胡子的集中营何尝不是雅利安人对鱿鱼须的民族报复?
可以说,民族与民族之间,只有通过战争与屠杀彻底分个高下,一方实力压倒性的超过了另一方,那才有民族融合、民族共存的基础。
否则,什么民族政策都是扯淡,那只会养出白眼狼。
也正因为如此,胡大老爷其实从刚一开始就做好了本次出征要杀个人头滚滚的打算。
不把这些个大明周遭蛮夷的气数屠灭九成,怎么安心将来当自己的华夏国国主?
其实胡大老爷也不是没有暗戳戳的想过,这要是留着这些个蛮夷,将来说不定大明还会遭受一番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局面。
到时候,对于埋头发展的华夏国来说,或许就是一番‘匡扶中华’的好时机!
可想来想去,胡大老爷还是放弃了。
何故如此啊!
民众何苦?
何必让他们遭受这等劫难?
都是我汉家百姓,何必让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若真是非要到这种机会才能做到‘匡扶中华’,那胡大老爷宁愿不做。
这不是矫情,只是一位正统的华夏儿女,对于这个苦难的民族和那些千百年来默默承受的百姓们一点理所应当的同理心!
即使有一天,胡大老爷的华夏国真就看上这大明故土了,想要‘匡扶中华’了。
那也不是什么趁人之危的窃国之战,而是堂堂正正的王师降临,是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