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温柔地看了李奇维一眼,让后者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很快,威尔逊正色道:
“云室的诞生,其实来源于对x射线的研究。”
“1895年,已故的伦琴教授首次发现了x射线。”
“消息传到英国后,当时的汤姆逊教授对这种新的物理现象非常感兴趣。”
“他开始研究空气受到x射线照射后的导电特性。”
“他提出了著名的气体电离理论猜想,即空气被x射线照射后,会发生电离现象。”
“接着,汤姆逊教授就让我做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
“我受到阳光返照云彩的启发,构思出云室的灵感。”
“所谓云室,就是在一个密闭的金属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水蒸气,看起来烟雾缭绕,因此得名。”
“而且,这个名字可是布鲁斯教授为我取的哦。”
“那是很久远之前的事情了,在座的不少人可能都还没出生呢。”
众人惊奇。
没想到云室竟然也和布鲁斯教授有关。
“如果假设空气发生了电离,那么就会形成一个个带电粒子。”
“这些带电粒子就会形成核心,吸引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一个个水珠。”
“根据这个原理,只要我用x射线照射空气,若出现水珠,就证明气体电离理论是对的。”
“最后,实验很顺利,打开x射线照射云室后,内部立刻出现了水珠。”
众人闻言,皆是感叹威尔逊教授的奇思妙想。
使用如此简陋的仪器,竟然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成果。
和考克饶夫的粒子加速器相比,云室确实简单的发指。
但是它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巧妙,而不是像粒子加速器那样,大力出奇迹。
各有优劣。
李奇维也被勾起了回忆,那段时间,他可是帮了老威不少忙。
这时,威尔逊继续说道:
“云室的成功,让我对它产生了兴趣。”
“我就想,能不能在它原来的基础上,再开发出一些新功能呢?”
“既然电离后的空气能凝结水珠,那是不是所有带电粒子都可以呢?”
“通过大量的实验,我终于摸索出不同种类带电粒子的现行方法。”
“于是,云室就变成了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仪器,这大大拓展了它的使用范围。”
“后来,我又给云室增加了拍照功能,使得它的实用性更强。”
“接下来,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云室逐渐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