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怎么可能是波呢?”
“那我为什么没有像波一样,到处飘荡呢?”
有人冷静计算后,说道:
“根据物质波公式λ=h/p,假设一个人的体重是70kg,以1m/s的速度运动。”
“那么他的物质波长只有9x10^-39米。”
“这个数字实在太小了,导致人的波动性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只表现出物质性,而看不出波动性。”
“但是对于电子这样极小的微观粒子而言,它的波动性就很明显了。”
众人恍然。
尽管如此,一时间,还是没有多少物理学家能够接受这个观点。
因为他们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物质,实实在在的物质。
实在无法把它们和波联系到一起。
不过,德布罗意却凭借这篇论文名震天下。
单从创新性看,现代物理学中能比得上这篇论文的,恐怕也只有相对论和量子论了。
同时,随着德布罗意答辩细节的流露,众人蓦然发现:
“老天啊!”
“德布罗意的灵感竟然来自布鲁斯教授!”
“我就说我怎么在这篇论文中,仿佛看到了布鲁斯教授天马行空思想的影子。”
“原来如此。”
因为李奇维的原因,很多物理学家对物质波理论的态度有了改观。
毕竟以布鲁斯教授的眼光,他认可的理论,必然有可取之处。
但是愿意相信物质波存在的物理大佬,还是不多。
即便如此,物质波仍然成为物理学领域的最大研究热点,甚至超越了矩阵力学。
因为相比震撼性和颠覆性,物质波显然更胜一筹。
“万一要是真的呢?”
慕尼黑大学。
海森堡受邀在此举办一场矩阵力学的讲座。
他刚演讲完,就看到了德布罗意的论文。
心头震撼无比。
“上帝啊!”
“布鲁斯教授的预言又一次成真了?”
“这这怎么可能?”
“电子就是电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它怎么可能是波呢?”
“物质既是波又是粒子,这要怎么想象呢?”
海森堡懵逼了。
他甚至有点害怕了。
因为他的矩阵力学中,没有给波动留下位置。
矩阵力学的底层架构,是建立在电子是微观粒子的基础上。
而现在,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