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凭借着本能生存、生活。
第二层是一知半解。
相比第一层,这层的人知道水有沸点这个概念。
但他们的知道,靠的是上层人的灌输和宣传。
若是问他们:水为什么会沸腾?沸点的原理是什么?恐怕就似懂非懂了。
除非有上层人再次给他们灌输更高级的知识,否则凭借他们自己是无法得知的。
第三层是格物致知。
这是科学本身的层次,也是当前科学家们的境界和信仰。
他们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
他们知道沸腾的原理是物质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压强相等。
而沸点就是相等那一刻物质的温度。
甚至,他们还知道温度是一种宏观现象,本质是大量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单个粒子没有温度概念。
此外,他们不仅洞悉了沸腾的原理,他们还能控制物质的沸腾。
当物体所受的压强增大,它的沸点会升高;反之,则会降低。
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山高原上,东西煮不熟的原因。
因为水没有到100c就开始沸腾了。
但是这一层,按照庇护十一世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还不够,不是终极。
因为格物本身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物】本身会错,二是【物】的数量不够。
对于一,比如牛顿感受到时空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提出了绝对时空观。
但是李奇维通过光速不变原理,推导出了相对时空观,推翻了牛顿。
这就是因为牛顿格物,但物错了所导致的。
对于二,比如现在有个数列:1、2、3、4、5、6、7。
请问第八个数字是什么?
按照格物境界的理解,第八个数字有极大极大概率是8。
但是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能是100呢?
如果用格物的体系,确实无法完美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物的数量不够。
第四层是知也无涯。
这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领域和追求的境界。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科学,也只是宇宙中的某一种范式或者体系而已。
科学需要几个根本的公理作为前提和支撑。
但是现有的科学,就一定能通往真理的彼岸吗?
要是忽然发现公理是错的怎么办?
真正的知识是无限的。
比如,哲学家完全可以创造出“意志学”体系。
万物皆有意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