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恒星演化!量子论再现!红巨星!白矮星!震撼全场!
1912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共有五大预言。
它们分别是:光线弯曲、引力红移、黑洞、引力波、宇宙膨胀。
这五大预言,全部都算是天文学领域的内容。
所以,天文学大佬们才会如此推崇布鲁斯教授。
他不是天文学家,却超越了天文学家。
五大预言,意味着五大方向,极大地拓展了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
1914年,爱丁顿证明了星光弯曲。
而就在刚刚,1922年,哈勃证明了宇宙膨胀。
两大预言被证明,几乎可以100%肯定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了。
现在,李奇维又提出,再次证明一个预言。
可想而知,这会造成什么样的轰动。
会场内瞬间就沸腾了。
所有人都震惊地议论纷纷。
“天啊!今天的会议应该能够载入史册了吧!”
“我有预感,广相今年恐怕就要获得诺奖了。”
“它要是不得,天理难容啊!”
“奇怪的是,为什么布鲁斯教授说他是证明半个预言?”
一时间,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调动到了极致。
那可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科学命题,而是脱胎于广相的无上理论。
每一个都对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从星光弯曲被证明以后,科学家基于它解释了很多的天文现象。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引力透镜效应”。
光线在经过大质量的天体之后,会发生弯曲现象。
这种效应和常见的凸透镜对光的影响相似。
所以,天文学家突发奇想,把大质量的天体当成透镜,用它来观察其它的天体。
这就是所谓的引力透镜效应。
假设遥远的宇宙中有一个天体,它发出的光可以直射到地球上。
但是中间恰好被一个巨大恒星挡住了。
按理来说,我们是无法观察到恒星背后的天体的,因为光线被挡住了嘛。
但是由于引力透镜效应的存在,经过恒星表面的光被弯曲了,就好像凸透镜聚焦一样。
这时,地球上的探测器就可以捕捉到这些被聚焦而改变方向的光了。
当然,我们看到的只是虚影。
但通过理论计算,就能算出遥远天体的真实情况。
同理,也可以反过来,利用引力透镜效应,研究被当成透镜的大质量天体的性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