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对这套解释相当有信心:“他们不承认,也要承认。”
次日,依旧先是正常的报告。
玻尔搬出了他刚刚悟道得到的互补性原理。
台下的爱因斯坦果然又在唰唰记录。
等玻尔讲完后,洛伦兹看向爱因斯坦:“我知道,你憋了很多话要说。”
“谢谢。”
爱因斯坦踌躇满志,走到台上,先画了一幅图,一个电子通过一个小孔形成的衍射图像,这个实验已经得到证实。
他接着说:“我完整听完了所有的报告,简单总结一下,现在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德布罗意和薛定谔教授的观点,他们认为物质波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电子可以看作电子云,弥漫在空中;
“第二种看法就是海森堡、李谕、玻尔、玻恩等你们共同支持的几率解释,认为波只是描述了粒子在空间中位置的概率,也就是电子只有1个,但不能确定它的位置。”
“显然,第二种看法包含了第一种。”
“但是!我认为第二种是错误的。”
“物理学不应该是不确定的,因为这种随机性表明,同一个过程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结果。”
“比如,向屏幕上发射一个电子,在到达屏幕之前,它在空间中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是电子一旦到达屏幕,波函数坍缩,位置就确定了。这个电子接收点的概率瞬间成了100%,其他位置瞬间成了0。”
“这是什么?这是超距作用,违反相对论!”
虽然泡利早就猜到爱因斯坦有“阴招”,没想到他的招这么高明。
会场顿时陷入了一阵沉默之中。
半晌,李谕开口说:“微观是不同于宏观的,微观中粒子在空间的位置是概率分布、不确定的。但是一旦测量,它的位置就确定了。所以屏幕本身,就是一种测量的手段。”
爱因斯坦摸了摸下巴:“姑且这么认为吧。”
他的语气中明显一点都不服气。
海森堡知道爱因斯坦最想攻击的就是不确定性原理,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量子理论之一,于是说:“不确定原理基于非常严格的数学推导,而且所用的物理基础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