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会日渐成为郗归的忠诚信徒。
朱肖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对郗归感到钦佩,可当这封诏令传来之时, 他还是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此时是太昌七年的初春, 距离郗归与琅琊王氏和离, 才过去了不到五年的时间。
可就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她竟已从一个内宅妇人,变成了江左的司空。
对此, 朱肖实在不能不大吃一惊。
震动之余, 他怀疑地叩问自己:“给我五年时间, 我又能够取得怎样的成就呢?”
顾信发觉了朱肖的出神,但却并未说什么, 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感慨地看着学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
直到朱肖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夫子, 女郎她——为什么会这样厉害?我简直不能想象——”
他语无伦次地说道:“江左立国以来,才出过几位三公?更何况是一个女子?短短五年不到的时间——”
朱肖摇着头说道:“吴兴世族败在她的手里,实在是不冤。”
顾信始终微笑着看向他,直到此时,才慨叹着说道:“岂止吴兴?吴地三郡, 江左数州, 北秦符氏,还有北方那一个个嚣张的胡族, 上游张牙舞爪的桓氏,迟早都会对着女郎俯首认输。”
当日三吴彻底稳定下来之后,顾信第一次在郗岑死后,踏上了京口的土地。
从前的京口,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勇武的民众,可却终究贫苦。
即便有高平郗氏的资助在,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依旧无法过上丰饶的生活,依旧会因一场天灾而失去一切,苦苦度日。
更为重要的是,那时郗声虽然宽和待民,可却没有领兵的意向,郗岑也将心血都寄托在荆州,并无动用北府旧部后人这张底牌的意思。
以至于京口民众虽比三吴百姓过得稍好些,但却没有什么拼搏晋升的希望,也就没有如今这般欣欣向荣的面貌。
是的,欣欣向荣。
对此,自吴郡而来的顾信感到无比震惊。
自从接到郗归的来信后,他一直在帮助吴郡的自耕农和佃户。
他以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可直到那一日,才知道差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