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着想的,也可能是为了一己私欲。
如果采用这种臣子的谏言,那后果可能是无数冤死的张蕴古。
“呼”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旋即从皇帝宝座上站了起来,平静地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太子这四句话,朕深有感触,豁然开朗,这才是我大唐真正的新学!”
“如果朕的臣子,只顾着自己家族的利益,或者自身的利益,轻视江山社稷,天下百姓,那他就不配站在这太极殿上!”
此言一出,全场剧震。
虽然李世民这番话的语气非常平静,但一些熟悉他的臣子,还是能听出他语气中带着的一丝杀意。
要知道,李世民自登基称帝以来,很少在群臣面前表露过杀意。
因为他要顾及自己的明君形象,因为他要为玄武门之变证明自己。
所以,他必须得宽容大度,虚心纳谏,对待臣子比对待亲爹还要尊重。
而正是因为这样,李世民现在的心态转变,才让熟悉他的臣子,噤若寒蝉。
“陛下!”
就在众臣都被李世民这番话震慑到了的时候,一直处在观望状态的弘文馆学士褚亮,突然站出来问道:“臣虽不反对太子殿下推行的三项改革,但对于这三项改革的深意,还是有不解之处,能否请太子殿下为臣解惑?”
“父亲.”
一直负责记录朝堂之事的褚遂良,在看到自己父亲站出来的瞬间,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父亲会在这时候站出来。
因为这件事跟他父亲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却听李世民依旧平静地道:“太子,你如何看?”
“回父皇,是儿臣考虑不周,没有将改革的深意传达到位.”
李承乾躬身朝李世民行了个礼,然后转身回望褚亮道;“褚学士有什么地方不解,但说无妨!”
“谢太子殿下宽容。”
褚亮笑着行了个礼,然后收敛笑容道:“太子殿下提议的科举改革,新增工科,医科,废除以明经,进士为主的儒学取士标准,以新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臣想问太子殿下,能否详细说明一下这新学?”
“可以。”
李承乾直接了当的答应道:“刚才孤说新学是符合大唐发展需要的新学问。那什么是符合大唐发展的新学问呢?”
“其实很简单。”
“以往的科举考试科目,如进士科,主要考诗赋,策论。”
“何谓诗赋?就是写诗作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