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军方的苛刻需求后,这才琢磨着搞一个小口径火炮来作为坦克炮使用。
他们之所以有信心搞,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技术,尤其是爆炸装药技术有了极大的突破。
黄色炸药的出现,让哪怕是小口径炮弹也具备足够的威力。
同时成熟的无烟火药发射药,也足以让小口径短管火炮也具备足够的射程。
两者结合起来,那么就具备了研发小口径火炮的基础。
陕甘武器公司旗下的兰州兵工厂,很快就拿出来相应的三十毫米机炮方案,而且还是一款专门为了坦克而打造的短管机炮,并且为了增加其对土木工事的打击能力,还专门开发了一种半穿甲弹。
很快,这种火炮就被制造出来了第一门样炮,然后进行了实弹测试!
样炮进行测试的时候,对土木工事,建筑物的毁伤能力相当出色,成功的获得了陆军方面的认可。
这玩意口径小,重量轻,杀伤能力也不错。
那还等什么,先弄十几二十门出来装备在改进型的78坦克上,然后送去欧洲战场测试啊!
于是乎,不用多久,陕甘武器公司就在783坦克的基础上,弄出来了784坦克……其他不变,就是把11毫米的机枪,换成了一门30毫米的短管速射机炮。
当然,想要完成生产以及测试,然后再送到欧洲战场去实战测试,估计怎么也要半年以上时间。
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都是需要时间的。
于此同时,刚在欧洲战场上出了风头的783坦克,只在试制了区区四十多辆后就正式停产,并且也被纳入了改装计划…这些783坦克将会被安装新式的55式30毫米机炮,成为784坦克。
这不仅仅是783坦克的命运,实际上同样出了不小风头的556装甲车也不例外,前面战斗刚打完,暴露出来了各种优点缺点后,军方打算对这玩意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改进型号为557。
而原有的556装甲车也会进行升级改进。
楚军里的各种装甲车乃至其他机动车辆,其实都经过了这么一个流程。
后方设计出来,先试生产一批送到战场上去测试,再根据战场反馈进行改进。
然后改进到一定程度后,觉得差不多了才会进行大批量生产。
其中典型例子就是目前服役数量最多的320装甲车,这种大型装甲车要说起来其实已经服役了好久,但其实一直都是修修改改,直到去年才正式定型进行大规模的批量量产。
而持续改进多次后的320装甲车,实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