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他始终在六阿哥和八阿哥之间犹豫。
六阿哥聪颖勤勉,处事虽然比他多了几分圆滑,但内心坚韧,做人和做事的理念其实都是诸子当中最像他的。
另一方面,七阿哥和九阿哥都是六阿哥一母同胎的亲弟弟,跟他和十四不同,这哥仨感情好的很,选储君他也不得不将这一点考虑在内。
而八阿哥……同样坚韧聪颖,人虽然有几分懒散,但能力强,监督指导各省摊丁入亩这样棘手的差事,都能不出什么大差错的办下来。
这几年,他选了几个翰林院的臣子帮他读折子,其中不乏有他看重的未来肱骨,可越是如此,他才越明白八阿哥对奏折的理解和总结甚至处理有多让人惊艳。
这种天生的理政理人的能力,如果不能主政一国,他为君为父都会觉得可惜。
四爷的犹豫无人知晓,这些顾虑他连枕边人连十三弟都不会说,好在他还算年轻,皇父能活到六十九岁,而今他还都不到五十岁,有的是时间慢慢选慢慢看。
第95章
整个皇城,都因为封爵和赐婚的旨意紧张犹豫起来,唯一放松的大概只有知晓剧情的八阿哥。
皇阿玛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长寿,而他……以养生之道来算,他从朝中退下来告老休养的时间肯定要早于皇阿玛驾崩的时间。
所以他急什么,皇阿玛并非庸君,也不是不疼儿子。
是,皇上疼儿子,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本以为会被清算的八爷九爷和十爷因八阿哥在雍正朝立足,太后在世时,十四爷都只能窝在京城,差点就被安排去守皇陵了,可在太后逝世后,七阿哥被派往前线时,竟也能说动皇上让十四爷跟上。
啧啧啧,疼儿子疼到这份上,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也算是独一份了。
历朝历代都有的夺嫡之争,雍正年间也不能免俗,只是并不激烈罢了,无论是六皇子,还是八皇子,在外人看来都相当的隐忍克制。
从雍正四年第一次封爵起,到雍正十六年,六皇子和八皇子双双被封为亲王,再到雍正三十一年,八皇子以身体不适为由主动请辞差事,属于雍正年的夺嫡之争仿佛已经落下了一半的帷幕。
已经七十五岁的四爷,眼不花,耳不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