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背着你的马行走了。”
在骑马的人旁边,也有一个怪人,他牵着一头牛,不过却把牵牛用的牛鼻环栓在牛尾巴上,让牛在前面走,他在后面推。
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解释说:
“我的牛跟着我辛劳了半辈子,耕地种田,劳苦功高,我不忍再用牛环勒它,怕把它勒伤,所以才这样做!”
人们闻言笑道:
“这样的话,你下半辈子要被你的牛拉着耕地了。”
两人对人们的话不以为然,自顾自的走着,成为了京城中的一副奇景。
孩童们见了,不知怎么的编奏出了一首童谣,在京城中传唱。
骑马之人鞍背扛,行路颠倒意彷徨。牵牛竟把环尾绑,人被牛拖步踉跄。
牛马一朝得势涨,反用兽蹄踩脚掌……
两日后。
孟良回到了京城,带回了草原人开出的条件。
交出牛继宗和马尚的头颅,草原就答应退回八达岭城墙,以八达岭城墙为界,双方互不侵犯。
隆庆帝对草原退回八达岭的承诺很是心动,但对于草原人的条件,他却不能答应。
尽管他没受到过正统的皇室教育,但对于这种临阵斩杀大将的条件,他也知道是不能答应的。
这多半是草原人的阴谋。
朝中的众臣和隆庆帝一样,能挤入朝堂的人,没有一个是蠢人,因此基本都能看出来这是草原人的陷阱。
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说话不会为了正义,商人说话不会为了顾客,官员说话不会为了国家。
这些人更多的时候,说话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去考虑。
牛继宗和马尚阻止南迁,这就是他们二人最大的原罪,不可原谅!
再加上,朝中的某位大臣还在暗中助推波澜。
因此很多官员上书,弹劾牛继宗马尚二人,请求隆庆帝为了天下黎民,国家社稷考虑,答应草原人的条件。
隆庆帝一开始还坚持反对,但很快有大儒上书,列举檀渊之盟的典故,讲的头头是道,辞藻华丽,极有道理,隆庆帝看了,一度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不知如何是好的隆庆帝决定召见心腹之臣,崔枢、程范二人商议此事。
此二人都是国之栋梁,心腹重臣,遇到无法抉择的大事询问这二人的意见肯定没错。
除了这二人外,隆庆帝的心腹之臣还有郭白,不过郭白现在不在,因此无法召见。
以前的时候还有于涟,因为于涟是隆庆帝的老师,也是新政最早的提出者。
不过最近这些年,隆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