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军士和各大工程工场中的劳工额外补贴,以达到活跃市场的目的。”
“另外,鼓励各大工坊研制新的技术,促进更多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相应商货的技术和器械出现,也给他们提供更加低息的贷款和更多的奖金鼓励研发。”
朱厚熜对此也作出了自己的安排。
所以,苏州知府唐顺之也在收到圣旨后,特地劝起一家在苏州颇有名气的张氏私营织坊:
“张老,您这织坊养着上千名织工,一旦真的关了,那就是上千家庭衣食无着,您如何忍心?”
“府尊容禀,这还不是因为朝廷要清丈,让我这织坊开了与没开区别不大。”
这家织坊的坊主张文冷笑着回道。
唐顺之道:“您老就不能降价,让官府采购大批去补贴百姓,另外也从朝廷手里采购新的织机,实现薄利多销吗?”
“我张家织坊织造的布是给达官贵人穿的上等布,不是给庶民穿的!”
“我宁肯不开这织坊,也不会让我张家的布穿在庶民的身上!官府要么直接抄了我的织坊,要么就派人用一把火把我的织坊烧了吧。”
张文回道。
唐顺之听后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只得离开了张氏织坊。
张文则冷冷一笑,不顾上千名织工的哀求,而只和家人一起驱赶着这些织工:
“都走都走!清丈田亩是好,但不是我张家的福分,我们着实开不了这织坊,你们自己去找官府要生计去!”
唐顺之倒不能真的以官府的名义抄了张文的织坊,也不能阻止张文对自己织坊的处置决定。
毕竟,官府是维持秩序的衙门,不能自己先坏了规矩,进而让地方更加失序,让经商者的经商动力更小。
所以,唐顺之只劝起别的要关门的织坊来。
“茅老,贵府的织坊只要肯继续经营,户部供销铺就会派人来批量采购你们的布,还会给你们出售更加高效的织机,只是贵府得降价,以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毕竟朝廷如今要解决江南商货滞销的路子就是薄利多销,把昔日达官贵人才能用起的布乃至丝绸,让普通百姓也能通过劳作所得的报酬购买。”唐顺之也就在这不久后,劝起同样在苏州有名气的茅氏织坊坊主茅以昇起来。
茅以昇看了看自己织坊的织工们说:“也罢,树挪死,人挪活,就听朝廷的,真要关了作坊,就会使上千乡民衣食无着,不能都只让朝廷来解决乡民的生计。”
“茅老到底颇有儒商风范。”
唐顺之颇为高兴,也就称赞了茅以昇一句。
茅以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