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色肃穆,并无半分调侃,只是恭谨道:“不知尊者召我等前来,有何要事?”
李秀丽眼睛一转,笑道:“今天叫你们过来,有三件事。第一,大家见见面,以免日后相见不相识。第二,我要查对生死簿,并了解一些冥府的事。生死簿的具体详情,冥府具体运转,而你们都是老冥官,比我更熟悉。第三,我要找一个人。”
其他冥官纷纷问:“尊者要找何人?”
李秀丽道:“不急,等我先翻翻生死簿。”
之前在宁州,府城隍不让她看生死簿。如今,放置着天下所有生死簿总录的罗酆宫,也随她进出。
“天下人的生录死籍俱在此,敢问尊者,是要一一查探,还是有明确的查对目标?”
李秀丽道:“我先查三家人的生死簿。一,宁州,安寿县徐家。二、宁州府城,张文福家。三、曾任宁州主簿的沈家。然后,你们既为冥官,不少人是人间的城隍,就算不管人间事,也应知道辖区内发生了什么事罢?我还要查本届所有参与大齐科举舞弊案的举子所在的生死簿籍。”
此言一出,部分冥官神色如常,但还有部分冥官微微张大眼睛,随手,隐蔽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冥官们还真知道现在大齐出的那桩科举舞弊案。牵连甚广,参与者遍布五湖四海。祂们应喏一声,以宁州城隍为首,果然在罗酆宫内翻找起生死簿。
祂们常年掌管各地的生死簿,运转阴司,维持着整个大齐的某种秩序,对生死簿的熟悉程度,确实不是李秀丽能比。
她只是提了个大致的要求,很快,以宁州城隍为首的部分冥官,就将她要求的多本生死簿翻找了出来。
宁州的徐家、张家比较简单,宁州城隍自己心中有数。
徐主簿是明州人,明州的生死簿翻了一遍,也翻到了。
最麻烦的是那些参与科举舞弊案的举子,这些人天南地北,分散在大齐,李秀丽手里又无具体名单,所幸目前聚集的鬼神里,有不少各地的城隍。
祂们不参与人间凡人之间的事,但对自己辖区发生的事也所知甚详,对自己辖区内参与此事被捕的举子都记在心中。提供了大部分舞弊案举子的籍贯。
这样一通翻找下来,李秀丽面前堆了几乎等身高的许多本生死簿。
她先翻看了宁州、明州的两本。
生死簿是“合称”。它其实由两本名册合订而成,一本叫生人录,一本叫死籍,是阴曹地府这个大现象下属的运转规则之一的具象化。
活人名在生人录。
无论这个活人在阳世是何等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