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所以他才会劝架,因为那是拱火_(:зゝ∠)_
只要鲁大师跟杨志一日不能分出胜负,他就越有机会英雄救美,到时候在林教头那里得到个好彩头,他这个鸡里出的凤凰就能配上好小姐了,虽然好小姐被糟蹋了,但是他不介意,毕竟他也是丑农民,好锅当然要配好盖,他这个泥巴做的好锅,配上个缺口的瓷器盖子挺相得益彰的。
但是很快鲁大师会发现不对劲了,因为他会发现他杀不了杨志这个煞笔是因为有武松这个小人。等杨志清醒发现有人想要偷人,武松的偷香日子就要结束了。
【作者】
很感谢亲的长评!虽然我很想秉持【真事隐】的做法直到完结,但这世上绝对不会存在收到长评分析还毫不心动的作者。我真的太激动了,无法无视你的留言。既然你愿意把想法和分析都交代出来,那么我也愿意在不剧透的情况下,和你推心置腹地交流。
我小时候文化程度有限,看不太懂白话文原着,能啃一点是一点,只对那些家喻户晓的故事熟悉,打虎武松一直是我的梦中情人。武松奠定了我的审美,从此只喜欢这种荷尔蒙扑面而来的大汉,直到今天,我都对白净纤细的美男没有感觉,只有武松这种具有压迫感的才会让我产生“天哪!”的感觉。于是从小学开始,即便看不懂,我也会反复看原着。看呀看,看呀看,十几年过去了,已经信手拈来,甚至笔记做烂的地方能背上好长一段。
随着时间流逝,我的认识也悄然发生变化。当然,不是说武松变成了和我印象中相反的人物,武松不会变化,变的是我的认知。他只是没有那么完美了,并没有跌下神坛。
①你说武松瞧不起潘金莲,我认同,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潘金莲在金瓶梅里更漂亮,兰陵笑笑生把潘巧云的外貌搬给了她,潘巧云在水浒里属于一走到寺庙就引起秦罗敷效应的级别,比潘金莲的描写浓墨重彩多了。
水浒对潘金莲的定义是:【颇有些颜色】,这个在水浒里是什么级别呢?后面出场了一个程太守的女儿,原文:【十分大有颜色】。我说程太守的女儿在书里至少比潘金莲好看叁倍,不过分吧?后面还有个被张顺咔嚓掉的李巧奴,原文:【生的十分美丽】。李巧奴至少比潘金莲有姿色两倍,没乱说吧?
那么,难道是水浒都只用模糊量词,【有些】和【十分】区别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