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上海东京纽约的繁华,深知故乡之落后,却绝不会抛弃犄角旮旯的小家,比起呆板的、绝不会有半点坏想法的不现实伟光正角色,这样的他更让我喜爱。哪怕他真的是出于难以启齿的心态,有点瞧不上原生家庭,没有第一时间回家,不也是在回家后做到了尽心尽责、家庭为重吗?有点心思也没什么。
我已经能以平常心看待武松的缺点了。我们以中国深厚的文明底蕴为傲,如果咱们多年筛选下来的精品中的精品,只是脸谱化的浅显之作,一味粉饰太平、全员美好无劣迹,岂不是对【深厚】【深度】的打脸?
亲认为武松是君子,但(不可避免地)拥有小人性质,话糙理不糙,大方向上与我的看法一样。
③亲分析了武松对黛玉的心态转变,基本都是对的,我很高兴有人这么认真地对待我的文本,而且还结合了原着,太荣幸了!
有些东西不必明着写出来,前面有伏笔就够了。比如说,杨志看到鲁智深,他的反应是:完了,我的压寨夫人要飞了,要知道和尚可都是色中饿鬼啊!
杨志这个经常拎不清的浆糊脑子都光速想到这点了(牢志:孩子们,这并不好笑),武松如果想不到,那就是彻底的ooc。
武松第一眼看到黛玉,没有心理活动,是因为不需要写。这么一朵未婚的年轻红花出现在这堆糙汉绿叶里面,需要多说吗?前面在杨志那里已经写过,再写就是水字数了。一切都在不言中。
当我把镜头转到武松这边,当武松这个角色开始行动时,就不受我的控制了,他的性格和叁观解释权不在我这里,在施耐庵那里,所以我写到这里时,清晰地意识到:武松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应该带有排斥,这才是合理的,不然不是武松。
但是呢,在动笔的时候,我又不可避免地考虑到:正常来说,武松不可能讨厌到特别过分的地步,因为黛玉根本就不是他的女人,就像别人的老婆小妾和他没关系一样。就算妓女出身(蒋门神小妾 )、到处偷汉(潘金莲),只要不害到他头上,他的态度都是:关我JB事?最多警告几句。而黛玉呢,完全没有劣迹,只是存在压寨夫人的嫌疑,还有他久仰的林教头的侄女这一层身份,他顶多有点不是滋味,然后少接触。毫无波澜和过分厌恶都是ooc的表现,不合理。
所以,武松第一次看到就【十分讨厌】是反常的,还故意长篇大论讲述血溅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