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很正当:《十二生肖》筹备初期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港片,但在方沂以及大陆资本介入后,它实际上像大陆片多于像港片。
金像奖是为了扶持港地电影人的,不是给人当嫁衣的。
平心而论,话有几分道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十二生肖》作为半个港片,拿到国产影史第一后,任何港地电影人都认为这是港片荣光,他们不可能不要这个争气娃。
不仅如此,还要给一大堆奖,好让人知道《十二生肖》是港地出来的好电影,港片正在复兴中。
第565章 “寒战”】
新世纪以来,港地大批影视精英北上,制造了不错的效果,哪怕是一些二三流的影视团队,在当时的大陆也属于降维打击。
大陆当然也有最顶级的天才,并不输于港地,但是中坚力量就很薄弱了——没有建立起市场机制嘛,养不了那么多人。
而港地这一批人是供大于求,多到爆表了。
像是现在很热门的“童年古装武侠剧”话题:《天下第一》、《小鱼儿与花无缺》、《怪侠一枝梅》……背后都是港地团队操盘,就连方沂以前拍过的《仙三》也是港地团队为主:
导演李果立是彻头彻底的港地导演,制作公司糖人影视是港地资本最早进驻内地的一批影视公司,其不论导演、造型、配乐等所有的团队那都是港圈的,高层也是港圈的。
现在怎么样呢?
掉了个儿。
就像是方沂已经远远超过李果立一样,李果立以指导过方沂为荣,大陆影视和港地影视之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导作为电影人是这个巨变时代的缩影。
港圈自己是能意识到的,《十二生肖》就是里程碑:大陆反过来用他的团队他的人,港地的成家班在旁边学,最终拍所谓的新式“港片”,大哥成来给作搭。
因此第32届港地电影金像奖也是风向标,它的最终奖项不仅仅是《十二生肖》一部电影那么简单,它反映的是港圈对于这种“新常态”的接受程度。
是接受现实,还是继续保守?
金庸创立的《明报》以高质量的新闻报导、评论和分析而闻名。2月5日,本届金像奖提名名单出炉后,《明报》注意到这个问题:和入榜的《十二生肖》比起来,其他电影简直不在一个层次。
论及青年电影人,不论是做导演的杜文泽、还是做演员的谢逼王、余纹乐等人,实在没有一个能和方沂相提并论的。
你花了半辈子专精搞事业,结果不如别人随便搞的支线?
而且不仅仅是方沂,其实仅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