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唯陪着杨记者慢慢的朝山上走去,路过育苗区,对方还停下来拍了几张照片。再往上就是板栗林,绝大部分板栗树已经成材,枝繁叶茂,一眼望不到头。
可能是刚刚采摘完板栗的原故,树林里显得很安静。
板栗树栽种的比较稀疏,其间还有大量的其他树种,林下的草药整齐划一,显得生机盎然。
“这一带大多是板栗树,那一边呢,主要的林木是油茶树。林下种植了大量的草药,你看那边,那边还有林下养鸡。”
方唯到现在也猜出来了,这个杨记者应该是为了队里的林地来的。
于是他主动向对方做了介绍,还时不时的回答了人家提出的问题。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穿过了板栗林,来到了更高处。
从这里继续往上走,陆陆续续看到了银杉、红豆杉、铁力香樟树、金丝楠木等等珍贵树种,这些林木层次分明,有些树木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30米。
“方队长,你们培育经济林、搞林下经济,这些我都能想明白,可为什么要栽种这么多的珍稀树种呢?这样做能为队里带来什么收益?”
两人走走停停,杨记者不仅拍了不少相片,同时还在本子上记录了很多东西。
随后,她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不是什么事都要讲收益的,或者说不是什么事都必须尽快得到回报。有些林木在大山深处都快绝迹了,要是不采取一些措施,可能再过些年真就找不到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大瑶山下的生产大队,我们的发展和大山里的环境好坏息息相关。我们呢,没那么多想法,想做就去做了。”
方唯组织了一下语言,没有刻意拔高,只是很平淡的陈述了一个事实。
大家想留住美丽的山林,想改变山村的环境,植树造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怎么才能平衡经济效益和你们的追求之间的关系?”
杨记者没想到对方会这样回答,沉默了片刻,又继续问道。
“不需要刻意去平衡,反正除了生产任务,其他的都不做要求,只要一直坚持做下去就是了。”
“不定任务,那大家会不会没有动力?”
“不会的,社员和知青们这点觉悟还是有的。这项工作贵在坚持,队里除了在农闲时节组织集体劳动,育林队还有日常的工作安排,知情也会时不时的组织义务劳动。”
不愧是记者,问题一个接一个。
方唯遵从本心一一做了回答,尽管有些答案不是记者想要的,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