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自然也不会恐惧,仙迹带给他最紧要的便是“霸王道杂之”这句话,他相信他会带着大秦走得更远。
扶苏已经被他赶去了北郡,与蒙毅一同驱逐黑水之畔的蛮夷,先前仙迹说到那明朝的永乐大帝,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皇子成长为铁血强大的帝王,除却他的天分,嬴政认为还有两处是极为紧要的:
一个是他少年时离开宫闱体验民情,因此他看过帝国的土地上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他知晓百姓的困苦,这使得他不会受官员蒙蔽。
另一个便是他青年时便戍守边疆、领兵作战,不仅熟知兵事,严酷的沙场也磨砺了他坚韧勇毅的性子。
永乐帝的靖难之役对嬴政的启发极大,他甚至在想,若是扶苏也曾有永乐帝这样的经历,历史上赵高与李斯矫召送到上郡,或许他便能够如永乐帝一般,把那狗屁不通的诏书撕碎,抽剑直接刺死信使,与蒙恬一并嚷着“奉天靖难”之后率领三十万秦军杀回咸阳。
而他一旦举旗“靖难”,必然能够比永乐帝要顺畅得多,他可是长公子!身边有蒙恬和三十万军,在咸阳还有上卿蒙毅以及王翦的儿子王贲——王贲是扶苏的老丈人,这两人手握咸阳近七成重兵,只怕听闻他的消息,立刻便将赵高与李斯的头颅悬在咸阳宫外,率大军迎长公子继位了。
哪里还有胡亥什么事儿呢?
历史上那个“他”,是否也因“焚书坑儒”那件事后知后觉长子养得有些天真了,才想磨砺长子的性情,将他派往上郡?但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倒成了王朝覆灭的导火索。
嬴政自个设想了半天,越想越生气,又听闻宫人说扶苏去上林苑为他猎鹿,命庖厨做仙迹说的煎鹿血肠为他滋补身体,便不再犹豫,微笑着将喜滋滋亲自端上美味佳肴的傻儿子踢到风雪肆虐的北郡与蒙恬一同放羊打仗修长城。
在嬴政心里,复刻一个大秦的永乐大帝不算很难,他的扶苏并不柔弱,他在咸阳时弓马娴熟,只差一份淬炼心智、开拓眼界的猛火罢了。
于是,此时的扶苏早已不在咸阳,他比历史上更早跟随蒙恬辗转在对抗匈奴的前线,嬴政对于扶苏的培养也从深宫大院中摇头晃脑习读古书典籍、田猎驯狩中打打猎,彻底转为了真实的风雪行军、驰骋疆场。
嬴政并没有听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也不知明朝的圣人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他只是下意识收到启发后便这样做了。
除了扶苏,好生培养两年,他也要将女儿们一脚踹到关东六国为他安抚民心、试验稻种、开设官学、推行郡县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